著名书法家王澄莅临汝帖艺术馆共襄书艺盛事马长平:皓首不移赤子心杂院闲谈吃了感冒药 七旬老人出现幻觉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8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07

墨韵承古意名家聚汝州

著名书法家王澄莅临汝帖艺术馆共襄书艺盛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夏至时节,墨香盈庭。6月21日,著名书法家王澄先生携其门下20余位高徒,专程来汝州市造访汝帖艺术馆,开启了一场融汇古今、启迪心灵的书法艺术之旅。

王澄先生从“衣食住行”切入,揭示人类与生俱来的美欲如何驱动文明进步

朝闻古韵 千年碑帖的无声对话

晨光初绽,王澄先生与弟子们信步于幽静的展厅,目光久久驻留在承载千年翰墨精神的珍贵碑刻与拓片前。面对《汝帖》珍稀拓本及历代名家遗珍,众人屏息凝神。

先生驻足细品,结合碑帖源流与笔法精微,向弟子们娓娓道出其中蕴藏的历史厚度与艺术真谛。这一刻,古老石刻与现代书家的虔诚凝望,无声地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澄师论道 解码美的本源与时代之问

上午9时30分,汝帖艺术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王澄先生以《漫谈“美”》为题,展开了一场既深入传统又直面当下的思想盛宴。讲座以“生活—艺术—哲学—科技”为脉络,探讨美的本质、演变与突破性发展。

先生从“衣食住行”切入,揭示人类与生俱来的美欲如何驱动文明进步。提出:“得体之衣、可口之食、安适之居、有度之行,皆是美与生活交融的具象表达。”美不仅是感官体验,更是人与自然共鸣、社会仿效与创新的核心动力。

先生指出“艺术美与生活美并行不悖”,聚焦艺术与生活的共生关系。通过《诗经》采风、文字演变、古代乐器(骨笛、陶埙、编钟等)的文明脉络,阐释“艺术源于生活而升华生活”的规律。又以庄子“天地共生”、张载“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引出从感情移入到境界的逸出,剖析“参天化地”对境界高低的熔铸作用。并探讨刘炜弢“无难之难”对突破审美认知维度的新思考。

王澄先生(左)与其弟子、汝帖研究院院长李志军博士交流参观感悟

在现场,先生引领大家鉴赏“跨界歌王”于毅以声传情的音乐演绎,与雕塑家吴为山以形写意的立体创作,在视听与空间艺术的碰撞中,探寻不同艺术语言交织下迸发的创新启示与美学价值。

最后先生也指出,AI对美学认知的重构———大数据与高维技术拓展创作边界,但“情感化入”仍是人类艺术的不可替代性。针对AI伦理争议,提出“人机共生需建立元规则”的前瞻主张。

这场横跨千年文明与未来科技的思想之旅,王澄先生以东方智慧为锚点,既回溯美的历史源流,又直面AI浪潮下的美学挑战。他深刻揭示,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情感共鸣”始终是艺术创作不可撼动的灵魂,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则为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的共生指明方向。讲座不仅是对美的溯源,更是一次关乎人文精神存续的深度思辨,为当代艺术创作在技术狂飙时代坚守本心、开拓新境,提供了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解题思路。

王澄先生《漫谈“美”》讲座现场

午后笔畅 纸上云烟见真章

午后,汝帖艺术馆化为创作热土。笔会现场,长案铺陈,素纸生辉。王澄先生率先挥毫,笔走龙蛇间,雄浑磅礴的魏碑风骨跃然纸上,引来阵阵赞叹。

众弟子紧随其后,或展现行草之飘逸连绵,抑或书画交融,以墨色点染山水意趣。一时墨华飞动,佳作纷呈。师生间切磋指点,同道间交流互鉴,艺术灵感在笔锋流转与丹青点染中碰撞生发。

这一幅幅凝聚心力的现场创作,不仅是澄门书艺深厚传承的生动展现,更是对讲座中“人本创作”理念的即时践行,最终成为赠予汝帖艺术馆的珍贵墨宝。

薪火相传 汝帖之光的当代回响

王澄先生此行,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展示与学术分享,更是一场关于敬畏传统、启迪未来的生动实践。当暮色轻笼,这场浸润着墨香与智慧的雅集虽暂告段落,但王澄先生及其弟子们留下的艺术回响,已深深融入汝帖艺术馆的方寸之间。我们期待,这份对传统的深情与对创新的求索,能如星火燎原,在更多书法爱好者心中种下美的种子,让汝帖承载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的笔端持续奔涌,生生不息!

转自7月4日河南日报农村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