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南京的第一天,我就与南京的雨来了一场邂逅。
韦庄曾赋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南京的雨,细腻且绵长,如同绣娘指尖游走的丝线,层层叠叠,为南京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灰色的瓦片和青黑色的砖块,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勾勒出一幅朦胧的山水画卷。
望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心潮澎湃。南京,我不知来过了多少次,但每次抵达,心中总是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此次来到南京,火车上偶遇一位刚从洛阳旅游归来的女士。她告诉我:“我是在南京土生土长的,如果你们来南京旅游,有一个地方绝对不能错过,那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不知去过多少次,但每次参观都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些照片都是真实的,太悲惨了。”她继续说:“我小时候,常在街上看到一些精神失常的妇女,后来才知道她们都是日军的慰安妇,因为受到的刺激太大而精神崩溃,太可怜了。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的确,南京,这座素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见证过王朝更替,经历过风雨冲刷,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遭受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和苦难。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暴行,无数平民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教超过了30万。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把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队伍可以从南京延伸到杭州,总长度可达300多公里,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这些数字难道仅仅是数字吗?不,它们承载着日军的残暴行径、对生命的轻视,以及中华民族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楚!
那一天,雨水浸透了南京每一寸土地,染红了秦淮河,见证了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与辱掠奸淫;那一天,雨水也浸透了一代代人的记忆,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民。原来国破家亡,竟悲痛如斯,雨中有泪,泪如雨下……
一块在历史上曾经被夷为平地的土地,一块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惨剧的土地,一块遭受过血火洗礼和浩劫的土地,如今站在这里,无法不伤感。
从玄武湖到夫子庙,从中山陵到雨花台,从紫金山到秦淮河,从鸡鸣寺到南京城墙,历史的云烟在南京人心头游荡,或缥缈,或沉郁,或激情。
撑伞漫步在玄武湖畔,雨雾让湖面变得朦胧,远处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雨水落在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仿佛一幅幅历史画卷缓缓展开。想象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发生时,这美丽的玄武湖是否也目睹了无数同胞的血泪?那是怎样的一幕人间炼狱,让原本宁静的金陵城瞬间陷入黑暗和绝望?如今,湖水仍然悠悠流淌,却承载着那段无法忘却的记忆,每一滴雨落入湖中,仿佛都是对逝者的祭奠。
细雨中,玄武湖边的解放门城墙愈发显得厚重和苍凉,登上城墙,脚下凸凹不平的砖石在雨水地冲刷下闪着光泽,每一道斑驳的裂痕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六百年的风雨沧桑和战争的创伤。当日军的铁骑踏破城门,腥风血雨席卷而来,这沉重的城墙之下,不知埋葬了多少冤魂。雨水顺着城墙的缝隙缓缓流过,仿佛是流过的一滴滴眼泪,为那段惨痛的历史,为那些失去的同胞。站在城墙之上,抚摸着冰凉的砖石,望着朦胧的玄武湖,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
鸡鸣寺的钟声在雨雾中悠悠回荡,清脆而悠远。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烟雨楼台中。这座南朝古寺,历经战火,几经兴衰。站在解放门城墙南望,雨中的鸡鸣寺,黄墙黑瓦,透出一种肃穆的哀伤。寺中的银杏树经过雨水的洗礼,愈发明亮。游客们撑着雨伞,匆匆走过,在雨水中模糊了身影。然而,这宁静祥和的景象,却难以掩饰历史的伤痛。在那个大屠杀的日子里,鸡鸣寺也幸免于难,大量僧人和平民在这里遭受迫害。望着佛前的香火,我想,它可否抚慰那些惊恐的灵魂?雨水滴落在石阶上,仿佛是历史的回声,他提醒人们,历史虽已过去,但伤痛永远不能忘记。站在雨中的鸡鸣寺,看着雨中的金陵城,满是对和平的期望祈愿,愿悲剧永远不要重演。
总统府的大门在雨中静静矗立,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见证了太多中国历史的转折。想想当年,当侵略者的旗帜飘扬在总统府上空时,南京的屠杀还在继续进行者,那种亡国之痛何其深切!站在总统府门前,我仿佛看到了88年前那里有多少无奈和无能为力。我仿佛听到了枪声、呼喊声、绝望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悲壮的交响乐,在南京的上空回荡。雨水滴落在这古老的建筑群上,我仿佛感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它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无能便要受欺。
中山陵的梧桐大道在雨中更显得庄严肃穆。那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整齐排列,枝丫相触,编制出天然的苍穹,就像是一排排雄伟的武士在守卫着这座城市。当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这些梧桐树被种下,它们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也见证了南京的苦难和重生。漫步在梧桐大道,我仿佛看到了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那十八位高级将领,他们用鲜血捍卫我们的一寸寸国土,用生命维护着我们当时已经不多的民族尊严。中国政府和军队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却展现了坚韧不拔的英勇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证明中华民族是任何敌人都无法征服的伟大民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没有一个郑重的道歉,靖国神社里还供奉着战犯,日本的教科书里依然歪曲侵略历史,这样的行径怎配原谅?
南京的雨,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带着忧伤,也带着希望。它让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教训,缅怀那些逝去的生命,也让我们看到这座城市在历经磨难后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雨还在继续下着,落在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滋润着大地,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它提醒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更加珍惜和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