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办案质量检查和述职述法评议工作满意度测评暨2025年动员大会召开趣味运动强体魄 团结协作展风采一腔曲子动九州汝州疾控举办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图片新闻要闻简报替职工说话办事 帮职工排忧解难昨天市婚姻登记处迎来领证热潮简讯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5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1

一腔曲子动九州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曲唱千里有出处,水流九派有源头。

同时,在戏剧界有句老俗话叫:老汝州的曲子———地道货。

资料显示,曲剧又称“高台曲”“曲子戏”,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式发展形成的一种传统戏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及河北、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八大剧种之一,河南第二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一腔从历史深处发出的声音,这是凝结着人杰地灵老汝州情感的一腔雅韵。是艺术的历史瞬间选择了汝州人,是汝州人的血脉塑造了这一腔雅韵。一腔雅韵源汝州,毓秀而执着的汝州人,将这腔雅韵唱响了全国,唱向了世界。开创者已将其塑造成形,继承者必将其发扬光大。

连日来,为庆祝曲剧九十九华诞,我市在中大街张公巷官窑主题文创街区梦回大宋文创市集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汇演。此次文艺演出不仅有来自省曲剧团的艺术家,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曲剧戏迷代表以及扎根汝州乡村的地摊戏班传承人。

戏曲凝聚力量,文明凝心铸魂。这是对曲剧的重视和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2009年5月18日,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在曲剧发源地———河南省汝州市隆重开幕。在为期5天的艺术节上,来自全国的15家大型曲剧团带来优秀演出剧目84场,让全市近百万人民饱享精美曲剧艺术大餐。同时,全国曲剧名家也聚集汝州,共商曲剧发展大计。孕育民间、生于民间、钟灵毓秀于民间那古风新韵的、优美醉人的曲子戏曲牌旋律。

2011年9月6日,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又在我市隆重举行。在第二节曲剧艺术节上,演出阵容既有曲剧名家刘爱云、朱雪娟、李天方等,又有后起新秀牛艳荣、朱旭光、梁雅晴、李媛媛、张乐、郝春燕、晋红娟等。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还评出了牛艳荣、朱旭光、梁雅晴、李媛媛、张乐、王巧平、郝春燕、晋红娟、方方、王金香等“当代中国曲剧十大新秀”;评出了刘爱云、海华民、朱雪娟、张转社、耿荣梅、冯彩云、李天方、刘俊钦、郝士强、刘玉华等“当代中国曲剧十大名角”;曲剧名家高桂枝、潘永长被评为“终身成就艺术家”。

2016年5月18日,为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曲剧艺术传承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河南省特举办纪念曲剧诞生九十周年系列活动。

……

曲剧音调优美,属于曲牌体,唱腔曲牌多达150余个,根据剧情需要,一个唱调可以通过特殊的表现技巧形成具有不同情绪的唱法,这是曲剧演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在其他剧种中极为罕见。曲剧题材一般多为民间故事、家庭生活,擅演悲剧和小喜剧,唱、白通俗易懂,代表剧目有《李豁子离婚》《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寇准背靴》《屠夫状元》等。

“老汝州的曲剧———地道货”,这句在汝州城乡广为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汝州人对曲剧的自豪和挚爱。“经济发展是血肉,文化建设是灵魂”,作为曲剧发源地的老汝州,正在寻找地方经济和地域文化互动发展的契机,实现曲剧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和创新。

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曲剧人的不懈努力,曲剧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从汝州走向河南,而且走向全国,在河北、安徽、湖北、陕西、新疆、内蒙古、台湾等十多个省(区)和地区,曲剧都广为流传,在海外华人社会也声名远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在我市,只要是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在市区的工人文化宫游园、煤山公园、人口文化园及街角的所有城乡公园游园,都能看到戏曲爱好者的身影,简单的乐器、简陋的场地就能让他们自娱自乐,乐在其中。汝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戏窝子”。

曲剧———这块发源于汝州的艺术瑰宝,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曲剧艺术必将实现更为辉煌的腾飞。

曲剧———这腔发源于汝州的戏剧唱腔,如今已以澎湃喷涌之势,嘹亮地唱响世界的四面八方。

因为,这是一曲天韵。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