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写春秋丹心育桃李赵朝义:九十一载梨园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5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3

赵朝义:九十一载梨园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能拉会唱的赵朝义老人

近日,据我市退休教师贾顺卿介绍:“大峪镇高岭村有个91岁的男旦,会拉板胡。”得到这个信息,笔者一行在贾顺卿地引导下,来到“公园里”小区,看望并采访了91岁的赵朝义老人。

梨园情结

赵朝义,1934年出生于大峪镇高岭村,小学文化程度。酷爱豫剧,主工青衣、老旦,能拉板胡。曾在豫剧剧目《二龙山》中饰演吴凤英,《收岑彭》中饰演公主、《桃花庵》中饰演苏夫人等。

高岭村,自古就是戏曲沃土,田间地头常能听见梆子声。赵家在方圆附近是出了名的“戏窝子”。父亲赵池拉得一手好二胡;二叔赵富会拉曲胡;三叔赵宽是个厢管;大哥赵光现、七弟赵光西精通板胡演奏,四弟赵光仁主工须生。而赵朝义自小喜欢唱戏,尤其对旦角的唱腔更是情有独钟。

岁月记忆

1954年,海眼乡农民豫剧团成立。为提升演唱水平,剧团从外地请来名师杨清。彼时赵朝义已能登台,但杨清要求严苛:“气息不稳,唱腔浮!”老师心传口授,赵朝义用心学习。沙坑吹气,练气息。有时眼没闭紧,弄的两眼沙,沙粒钻进眼角,他顾不上难受咬着牙,一遍遍用腹部发力继续练习。此后,板胡声日日响起,从生涩的“申、江、申,申、江、申”到流畅的“二八板”,琴弦磨破指尖,血渍染红弦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演唱及演奏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二龙山》里英气逼人的吴凤英;《收岑彭》中悲情的公主;《陈雷献魂》里哀婉的赵月燕……他用心演活了每一个角色。

1963年冬,《陈雷献魂》在邻村连演三场。赵朝义饰演的赵月燕有一段绕口令般的唱腔:“看起来,她是你的女,你是她的娘;我是你的儿媳妇,你是我的婆母娘;我是她的娘家嫂,她是个小姑娘;娘的女,女的娘;儿媳妇,婆母娘;娘家嫂,小姑娘;上南哭驸马,往北哭父王……”词句交错,节奏极快。那夜大雪纷飞,台下观众裹着棉袄跺脚取暖,台上他却汗透戏服。这段戏,他唱得字字铿锵,台下掌声雷动。当日,在赵朝义老人家中提起这段唱词,他挺直腰板,手指轻叩桌沿,唱腔如流水倾泻。末了,他拊掌大笑:“一个字没差!”

家国情怀

赵朝义的人生并非只有戏曲,他还是个有着家国情怀的人。他为人忠实本分。1974年。他及妻子将唯一的儿子赵晓辈送到部队参军。送子入伍前夕,他还特意演唱一板《穆桂英挂帅》出征一折,为儿子送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赵晓辈奔赴前线,参加了老山、者阴山战斗,并先后入党提干。在任连队指导员期间,他所在的连队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戏韵悠长

在采访中,赵朝义老人还即兴演唱了《二龙山》吴凤英的优美唱段:“吴凤英居住洛阳地,离城十里吴家营,老姓吴,吴成功,母亲娘吃斋老安宁……”尤其是他那精彩的板胡独奏,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拉弦子唱戏非常好,既动手,又动脑,身体不得病,心里没烦恼。最近,儿子说了准备再给我买把‘美’板胡,让我好好玩呢!”说起这些,老人满脸的兴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