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写春秋丹心育桃李赵朝义:九十一载梨园情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5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3

杨党勋

画笔写春秋丹心育桃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早上6点,天边泛起鱼肚白,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杨党勋已站在画架前,用油画笔在画布上轻轻一点,随即手腕一转,便勾勒出牡丹的雍容轮廓。办公室堆积着学生作业,墙角摞着尚未装裱的作品,窗外传来早读声……这间位于市实验中学的画室,承载着一位美术教育者与艺术家的双重人生。

纸盒上的艺术启蒙

杨党勋出生在汝河南岸的一个村庄。幼时,乡村的质朴风光便如同一颗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记忆中的童年,杨党勋是跟着伙伴们游玩时捡拾纸盒的欢欣。洛阳牡丹、汝河桥……这些被人随手丢弃的盒子上的画,在他眼里却是流动的美术馆。

回到家中,他便一头扎进绘画的世界,认真细致揣摩画上的风光,用画笔在纸上沙沙地画了起来。“那时候条件艰苦,没纸的时候,就拿着树枝在土地上画。”在杨党勋看来,画画将他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点染成了多彩的世界。

“当时收集的纸盒铺满了我卧室的一面墙,每天最高兴的事儿,就是躺在床上欣赏墙上贴的画。”杨党勋说,几年前老家拆房重建时,看着饱含自己童年记忆的一墙画被拆掉,他至今想起还有些许遗憾。

学艺上的进阶之路

怀揣着对绘画的热爱,杨党勋踏上了正规艺术学习的征程。当时河南大学在汝州设置的工艺美专美术专业,成为他艺术之旅的第一站,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绘画知识的养分。

两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但他对绘画的追求并未就此停歇。他又通过努力,考入平顶山师专美术专业,成为该校第一届美术生。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更广阔的艺术视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交流切磋,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平顶山师专毕业后,他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考研之路。备考的日子,艰辛而充实。“那时候年轻,身体还算健壮,为了学好英语,大早上就起床背单词,工作间隙一有空闲就练习绘画,每天都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现在想来虽然很累,但也充实。”终于,在杨党勋的日夜努力与坚持下,他梦想成真。当收到河南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心中激动不已,那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学艺生涯的憧憬。

在河南大学读研期间,杨党勋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导师地悉心指导、丰富的学术资源、前沿的艺术思潮,都让他受益匪浅。他开始尝试更多元化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手法,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中,每一幅画都被赋予了生命与灵魂。他的作品也逐渐在各类艺术展览中崭露头角,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美术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画展中获奖。2011年论文《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西化”》在美术专业期刊《美与时代》发表。2011年《汝河边》等六幅作品在文化部主办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教育》上发表。2012年9月学术论文《绘画中线条的艺术表现》在中国知网发表,并被清华大学设计学博士吴卫等学术名家的学术论文参考引用。

三尺讲台上的美术人生

2012年,杨党勋从河南大学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时,面对大学美术教师抛出的橄榄枝,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年我的好多校友都选择留在大学工作,但我觉得,家乡更需要我!”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他回到熟悉的家乡,成为汝州市实验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

记者在市实验中学通往美术教室的走廊两侧,看到一排排世界名画如璀璨星辰般镶嵌于墙上。这一幅幅不朽之作,是艺术的丰碑,也是杨党勋为学生精心搭建的通往艺术圣殿的虹桥。

教学中,杨党勋为了设计出一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美术课,常常在教案上反复斟酌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找到一个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他会翻阅大量的艺术书籍、浏览无数的艺术网站。在给学生讲解绘画技巧时,从线条的勾勒到色彩的调配,从构图的布局到细节的刻画,他一边画一边讲解,只为学生能够听得明白透彻。当学生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地指导,手把手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直到学生们露出自信的笑容。

户外写生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每到这时,杨党勋总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风景优美、富有特色的写生地点。写生过程中,他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感受阳光的温暖、微风的轻抚、花草的芬芳,引导学生们观察自然、发现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在杨党勋看来,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画家,更重要的是培育懂得美的心灵。学生们在他的指导下,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多年来,杨党勋教过的学生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大学毕业后,有的回到学校当了美术教师,有的自主创业开办装饰公司、美术画廊,有的在大城市从事美术设计工作,更有些学生成为大学教师、政府艺术机构的管理人员。在杨党勋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

文艺阵地的坚守者

2013年7月,杨党勋当选为汝州市美协主席。他在心中默默写下:“文艺阵地既要阳春白雪,也要烟火人间。”此后,他把这句话化作具体实践。

每年迎新春、“五一”“十一”书画展,是我市文艺界备受瞩目的盛会,也是杨党勋最为忙碌的时刻。展前筹备,他精心规划展览布局,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展览期间,他热情地为观众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让那些原本藏在画布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为了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融入这个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杨党勋还积极组织绘画交流活动,大家在交流中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心得、绘画技巧,这些活动就像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美术爱好者们的艺术心田,让大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除此之外,杨党勋还会组织画家走进社区、学校、乡村,为居民、学生和村民们送去艺术的温暖。每年春节前,他都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领美协会员挥毫泼墨,将带着墨香的新春祝福送入千家万户。

在杨党勋看来,艺术不仅是画笔下的色彩,更是点亮心灵的薪火。在执教生涯中,他始终坚守着“以美育人”的信念,用画笔为学生们打开艺术之窗。作为美协主席,他带领美协会员走遍乡野,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

“艺术要服务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如今他依然奔波在美育一线,用满腔热忱诠释着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笔下挥洒的水墨丹青一般,这位坚守初心的艺术家,正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清新隽永的篇章。

张沛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