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树洗耳河畔的春天大风与苏轼的词谬论高情商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4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29

大风与苏轼的词

李晓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大风呼啸,所过之处,无不折身。

我从教室远眺窗外,成片的麦田随风起舞,蔚为壮观。麦苗生长极其茂盛,那浓重的绿色好似画家无意打翻了绿色的颜料,绿得让人眼前一亮,绿得让人精神大振。那浓绿的麦田即刻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汪洋大海,波浪在海面上翻腾。不时有黑色不知名的小鸟在绿浪上迎着风飞翔,恰似冲浪的海燕,高傲得翱翔于猎猎风中。白蝴蝶竟也看得分明,在绿浪的亮点上盘旋飞舞。那亮点应该是麦苗长得最旺盛的部位,在阳光照射下,如深邃夜空中眨眼的点点繁星。

远处,深褐色的小山画下连绵起伏的抛物线。大小、高低各异,但总是弧形的线。有的线上晕染着浅浅深深的绿色。那是山上茂盛的树。有的线上晕染着如烟如雾的绯红,朦胧,迷幻。那是山花在开放。原本是如云如霞的粉红,无奈大风无情,不懂风月,更不懂怜香惜玉,粗暴得一夜之间将花瓣吹得飘落满山。飘啊飘,飘落花满地,找不到一丝丝怜惜。花开花落本是常态,被无情大风吹落,总有点惋惜。不过,明年她又会烂漫于漫山遍野。就如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山上,几个白色风车正在转动着手臂,这样的大风正是他的最爱。原来,数数,只有7个,数着数着,越来越多,十、十五、二十……雨后春笋一般居然数不过来了。他们有着强壮的臂膀,结实的肌肉。风愈大,他们的三只臂就挥舞得越有力量。

风在呼啸,我在教室向窗外看到这样一幅美妙的画。

今天,我讲的是苏轼的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著名词人苏轼虽然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但是始终有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历代文人,多咏叹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或悲愤,或沮丧,或抱怨,或愤懑。而苏轼却别树一帜,即使在山野小林也悠然乐哉,即使年过花甲也发出感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讲这首词,我看到了苏轼。

他心血来潮,约上好友一起来到清泉寺游玩。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他和好友一起漫步到寺外。一条小溪缓缓向西流淌。他不禁大为感慨。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

苏轼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虽在被贬黄州初时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而苏轼约的这位好友就是他在被贬时患上耳疾给他看病的医生,两人相见甚欢,他就和这位医生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苏轼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当年白居易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也曾化用白居易诗,吟过“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看到这场汹涌的大风,我想到命运中的变幻和坎坷。

对苏轼来说,被贬,被流放,就是他人生中的狂风。而他面临打击,面临人生无常,他依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

今日之风好像就是配合这词而来。苏轼的心,如风中麦苗,如风中山花,如风中之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你打我撒?你打我撒?

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更多的人感慨时光易逝,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爱美之人多通过医美、美容之术来延缓衰老。奈何眼角纹、法令纹还是能将蚊子夹住。更多的人在感慨中得过且过,情绪低落。只有心中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就会永远年轻。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我们热爱生活的心。

风声鹤唳中,我耳边又响起了苏轼的诵词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以“老夫”自居,却依然保持着少年的豪情与活力。他骑着马,带着猎犬,身着华丽的服饰,率领着千骑在平冈上驰骋。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仅是对自己年轻时的怀念,更是对生命活力的颂扬。在苏轼的诗词中,年龄从来不是束缚,而是一种更加深厚的生命体验。

苏轼的乐观诗词,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总结。他以豁达的心胸,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从容,也学到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苏轼的诗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坚定与自信。

大风,还在呼啸,我在给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讲诗词,讲人生。孩子们全神贯注,若有所思。

这风,成了绝佳的伴奏。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