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糖足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患儿家长送来锦旗开展第37个爱国卫生月义诊活动开办“好孕大讲堂”“王者之路”辩论赛上获佳绩开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读培训举办“我劳动我快乐”劳动技能大赛孩子拒绝上学问题在哪开展法治宣传周活动助力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开展消防疏散演练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3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17

孩子拒绝上学问题在哪

◆贺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儿童医院开设的“拒绝上学门诊”,在短短10个月内接诊近万人次,一号难求。这一现象如同一记警钟,重重敲在社会各界的心头,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孩子拒绝上学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

从数据来看,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20%到30%的患儿存在拒绝上学问题。而初一、高三群体尤为突出,其次是初三和高一群体。孩子拒绝上学,并非简单的闹脾气,它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

家庭因素排在首位。许多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期待,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把成绩当作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考不上名校就完了”这类话语,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孩子的心头。据某重点中学调研显示,73%厌学学生的家庭存在“三重高压”,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填满,使得学习变成了一场痛苦的生存竞赛。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因长期争吵忽视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便通过不学习、拒绝上学来吸引父母的关注。

学校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学如果不能因材施教,就会导致部分孩子水土不服。比如,视觉型学习者难以理解纯理论的讲解,动觉型孩子难以在40分钟的课堂里安安静静地坐着。此外,校园里的社交关系也可能成为孩子拒绝上学的导火索。校园欺凌、小团体排挤时有发生,深圳某校心理辅导记录显示,68%的转学生曾因社交压力产生退学念头,“没人愿意和我玩”背后,是孩子归属感的缺失。

从孩子自身角度出发,学习能力的断层危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数学基础薄弱导致后续跟不上,英语发音障碍引发畏难情绪等等。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指出,23%的厌学源于知识链断裂未及时修补。而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当他们的价值观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时,比如反感刻板的标准,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孩子产生着深刻影响。短视频、网络游戏的即时快感,与学习的沉浸式满足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产生努力无用的错觉。武汉青少年研究所调查显示,日均上网超3小时的学生,厌学概率是普通学生的2.8倍。

面对孩子拒绝上学,家长们往往手足无措,甚至采取一些错误的方式,比如暴力逼迫孩子返校,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实,孩子拒绝上学,是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全社会都应重视起来。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社交环境;社会也应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减少不良信息对孩子的侵蚀。

“拒绝上学门诊”的火爆,是对全社会的警示。我们不能只依赖门诊来解决问题,而是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入手,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来源:河南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