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日记三则乡愁是一种精神守望青绿故乡入梦来昊娣印象小记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2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03

昊娣印象小记

万坤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两年前春季的一天,我在单位值班。大门外来了一个女孩儿,问单位的负责人在不在。我看她戴着眼镜儿,个儿单薄,模样儿像一个学生。就对她说,负责人很忙,有时还要参加不少会议,你要是没有提前电话联系,有时候是见不到的。她告诉我已经联系过。原来她是来单位上班的。

她来单位的第二天下午,单位的同志们都去分包的街道、小区打扫卫生,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她也参加了劳动。因为单位人员少,打扫卫生的任务比较重,大家干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连休息也顾不上,一直忙到天黑才完成任务。

第二天一上班,单位的李志娜科长告诉我,咱单位才来的那个小闺女,看着瘦筋拉踹哩,干活可是破豁(方言:卖力)得很!说实话,志娜是一个工作上雷厉风行的人,眼里从来揉不得半点沙子,最看不惯工作上耍奸卖滑挑肥拣瘦的人。你想,才来的这个小闺女,能入她的法眼,得到她的表扬,实属不易。由此就知道这个小闺女在打扫卫生的劳动中的表现了。

后来,我得知这个小闺女叫张昊娣,本科生。在单位里,昊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工作上指哪打哪,从不挑肥拣瘦。每天她都是早上班晚下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单位里每次外出开展创文活动,上街执勤,昊娣总是抢着参加。单位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有时晚上要加班,一直加班到夜里十一点,她从无任何怨言。

昊娣虽然是个本科生,进过“洋学堂”,但说话从来都是实事求是,从不“加巧儿”,充满了老汝州的烟火气。从她的话语里,还时不时地冒出“不赤拉筋”“赤不浪当”这样土得不能再土的词语。有时,我想想都觉得好笑。这也许就是她挚爱生养自己的家乡的一种情怀吧!

前不久,昊娣结婚了,她的丈夫是现役军人,解放军空军某部的飞行教官。她要随军了。

在走的前一天下午,她和单位的领导及同事们一起合影留念。集体合影后,她对我说:“万老师,我和你也照个合影吧!”我说:“我年纪大了,老是不上像,还是别照了!”她笑着说:“照吧,照吧!”她是一个有心的人,自费给每个同事送了小礼品,以示留念。

当天下午,昊娣及时给单位有关领导办理了交接工作,还交代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并一直坚持工作到下班时间才回家。真是一个有始有终的人!

两年多以来,昊娣给了我诸多帮助,特别是电脑上、手机上。凡遇到问题时,她总是随喊随到帮助我解决问题。以前我写稿,在手机上提取文字,每月都要交费。在她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免费的手机拍照文字提取。诸如此类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

平平凡凡的工作,是没有伟大和轰轰烈烈的,我认为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确认好自己的耕耘和责任,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美好。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由无数脚踏实地者奋斗成就的。时代的洪流会淹没普通人的足迹,也将记住每朵浪花的勤恳和善良。

安东尼·罗宾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做的事。

人的一生,就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我和同事们期待着昊娣在随军的路上,早日传来佳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