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人们总是想尽办法抵御寒冷,追求由内而外的温暖与健康。此时,中医古法艾灸宛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悄然为我们驱散寒意,滋养身心,助我们养出好气色。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的瑰宝,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以艾草制成的艾绒为主要材料,通过点燃后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人体经络如同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气血于其中顺畅运行,方能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运转。冬日里,寒邪易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表现为手脚冰凉、面色晦暗、身体乏力等诸多不适。艾灸恰似一把“钥匙”,开启被寒邪封锁的经络之门,让气血重新欢快奔腾。
从中医理论来讲,冬季主藏,是人体休养生息、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此时艾灸,顺应天时,能够事半功倍。例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此穴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常被称为“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如同为脾胃注入一股温热之力,能有效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气血充足,源源不断滋养全身,面部自然容光焕发,气色红润。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是人体元气汇聚之所。艾灸关元,如同在生命的“火炉”里添柴加薪,可大补元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与免疫力,让身体在冬日有足够的能量抗衡外邪。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冬日艾灸关元穴,还能暖宫散寒,调节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由内而外散发女性魅力,改善面色苍白、唇色淡等气血不足之态。
神阙穴,也就是我们的肚脐位置,是人体先天与后天的连接点。艾灸神阙,温热之气透过肚脐直入脏腑深处,可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在寒冷冬日,睡前艾灸神阙穴,既能暖身助眠,又能调理脏腑功能,使人第二天醒来神清气爽,面色有光。
然而,艾灸虽好,却也有诸多讲究。首先,艾灸时要注意环境温暖、通风良好,避免受寒与烟雾积聚。其次,艾灸的时间、频率需根据个人体质与病情合理调整,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每周2~3次为宜。最后,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即刻洗澡,尤其是冷水澡,以防寒邪再次乘虚而入。
来源:大河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