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照:传播乡村好蹝菇蹞事激活振兴新动能李燕芳:以爱育心幸福育人冯瑶瑶:一路成长一路生花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8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06

朱明照:传播乡村好蹝菇蹞事激活振兴新动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村,香菇种植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近日,在朱寨村香菇种植户朱明照的香菇大棚基地内,67岁的村民赵荣正剪掉香菇的根部,据朱明照介绍,正在修剪菇柄的香菇是稍小一点的,卖不上好价钱,剪掉菇柄后烘干处理。

朱明照是朱寨村最早种植香菇的村民之一,1997年,他在家里小规模种植香菇,“那时种得少,也就种了七八百棒,主要是培育花菇。”据朱明照介绍,香菇品相好看,但栽种不易,需要温度湿度的配合再加上娴熟的技术。在朱明照等人的带动下,2010年起,朱寨村开始大规模种植香菇,目前已有1580座大棚。

图片源于网络

“我今年种植了7万多袋香菇,通过浇水和剥离袋子控制每个大棚的出菇时间,香菇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天热的时候香菇长势旺,每天摘一次,现在天冷,每两天摘一次。”朱明照一边查看香菇长势一边说,采摘时需要大量人手,村里基本所有劳动力都从事香菇种植行业。

今年,朱明照种植香菇的菌棒是在村集体的香菇装袋车间购买的,“啥都不用管,锯末、麸皮、石膏等香菇菌棒的制作原料都是村集体统一购买的,作为种植户,我需要多少菌棒报个数就行,每袋2.6元,我去拉,省事还省钱”。

据朱明照介绍,去年每棒香菇能卖八九元,好点儿的能卖十几元,除掉成本,每袋香菇能赚4元多。

朱寨村的香菇装袋车间是村集体产业,车间占地2000平方米,有5台大型高温灭菌柜和5台全自动装袋机,每天可生产3万个灭菌后的菌棒。“规模效应压低了成本,全自动装袋机只需要工人把袋子套到出料口处,菌棒装满后自动压口机封口,节省人工成本,在这儿购买菌棒省事,成本比自己装袋灭菌低。”朱寨村党总支书记朱学卫说。

“我种的少,我闺女家种得多。”朱明照说,他的女儿朱晓斐和女婿朱亚南是全村种植香菇最多的,“他们年轻,正是好好干的年龄。”

朱亚南目前种植有十四五万棒香菇,除了他的几十个大棚,还租用了村集体的5个大棚。在他的种植基地内,由村民组成的接种队在用角磨机给香菇菌棒开孔接种,“接种是按件计费,每袋一毛五,我今天这一万多袋菌棒到天黑就能接完。”朱亚南说,给菌棒接种的团队村里有4个,每队10人左右,平均每天每人能拿200多元工钱。

村里种植香菇的村民基本都建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冷库,“天热时,香菇一晚上就开片了,不值钱。采摘下来的香菇在冷库里存十天半月都没事儿,还能等到好价钱。”朱明照说,朱寨村的香菇品相好,个头均实,在周边卖价最高,他们会把小香菇拣出来,剪掉菇柄烘干处理,其余的卖鲜菇。

朱学卫说,香菇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80万元的收入,用于村内绿化、硬化、垃圾清理及自来水费用补贴,惠及70岁以上老人在百姓大食堂就餐。李鹏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