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别的节日一两天就过去了,而过春节则需要两个月,一个月前奏,半个月欢庆,半个月尾声。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进入腊月,各行各业都开始做过年的安排了。到腊月二十三之后,家家户户都要开展祭灶、清扫、办年货、贴对联等一系列迎春接福活动。
漫长的春节要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吃喝玩乐大联欢,种种民俗活动,仪式繁琐。正因为礼仪繁琐,方显节日隆重。然而,我是怕麻烦之人(窃以为现代人可不拘俗礼),能省略的习俗都省略了。不喜欢放鞭炮就几十年不放,不想换对联就两三年不换,反正门边贴的往年那个红纸黑字不掉色,还跟新的一样,没人要求我就懒得换。仪式少了,又感觉年味有些淡了。
今年腊月中旬,我有幸跟着一群书法家参加“迎新春义写春联”活动,到消防队、市一高送春联。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然领悟写春联送祝福的真正意义,开始认真地对待贴春联这个习俗了。
腊月十七,市评论家协会李国现主席安排我参加消防队义写春联活动,我在上午9点准时报到。我到的时候,发现书协几位主席早就到了,他们已经写了数十张福字,铺满了会议室桌面。鲜艳的红纸上龙飞凤舞的福字,无声地渲染着节日气氛。不一会儿,文联主席来了,与消防大队大队长握手寒暄,举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全体来宾代表社会各界,把一张张福字送给消防队员们。这是手递手的祝福啊,所有美好情感、兄弟般的友谊都凝结在这个庄重美好的汉字里了。
仪式结束后,书法家就开始书写春联了。“灭火救援舍生忘死铸忠诚,执法为民无私表献传佳话,人民消防为人民。”“赴汤蹈火红门劲旅情系人民,赤胆忠心热血男儿精忠报国,护国安邦”……这些赞颂溢美之辞,说出来哪有写出来有份量啊!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天天能看见,那就是恒常的褒扬和激励,定能鼓舞士气,提振精神。在场的消防队员都是满脸喜气,看书法家挥毫泼墨,并小心翼翼地把一张张春联抬出室外铺平晾干。进进出出中,显出轻松自在热闹,这跟他们平时严格训练或者紧急出动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我也跟着体验了一把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带来的欢乐。
在一高,一群学子们围着书法家求字,要“金榜题名”。书法家们热情回应,以楷书、隶书、篆书不同特色的字体写“金榜题名”,给学子们送上花式祝福。书法家们赠送给一高老师的春联也是花样繁多:春风笔绘龙蛇舞,盛世诗吟岁月新;金蛇一舞春铺地,紫燕双飞福漫天;亿众情牵中国梦,万方乐奏小龙年;龙章彩墨春秋笔,蛇岁宏图锦绣天;龙蛇笔绘三春景,杨柳烟疏一笛风;笔歌盛世龙蛇舞,春启锦程鸿鹄飞……多么美好的新春祝福啊!由心田到笔端,付彩笺送祝愿。在场师生无不喜笑颜开,亲身感受被人祝福的欢乐。
我暗想,是不是只有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里,各行各业的人们才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相互祝福?只有同宗同族的我们才能在传承文化中感受和乐融融的祖国大家庭氛围?
受到现场气氛感染,我也请书法家赐写对联。由书家亲笔手书的对联,跟印刷体的相比,又多了一份鲜活味。看到“福满人间、三阳开泰、四季呈祥、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万象更新、灵蛇献瑞”这些美好词语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欢乐。
送春联就是送祝福,贴春联就是贴喜气。写满吉祥话的对联贴在家门口,每次回家迎面看到,那就是吉庆,就是欢喜。有客人来到门前,首先看到善言美语,而后再品味文化底蕴,默念一遍遍,门迎百福的喜气就时时萦绕家门了。
辞旧岁,迎新年,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春节的这些宗旨,一定要通过一些风俗礼节得以体现。单是在心里想想,嘴上说说,意义不大,形成文字方显庄重认真。但凡是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自然有传承的道理,作为爱学文化的人,怎么能轻易否定传统习俗里的文化内涵呢?
欢庆春节,除了吃喝玩乐、走亲访友之外,总得玩出点花样来,才更有意义。在春节的各项传统习俗中,贴对联正是彰显节日文化的活动。“二十八贴嘎嘎”,快把吉祥喜庆的春联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