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村舞”全国拔头筹平顶山市、汝州市两级妇联开展困境妇女儿童走访慰问活动强力推进烟花爆竹禁售禁放工作多举措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汝州健康讲座植入北京朝阳团市委召开大学生兼职团干部迎新座谈会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欢迎简讯要闻简报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8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1-22

汝州“村舞”全国拔头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月15日晚,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我们一家人的文化生活———“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2024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如期举办。作为第三篇章的开场舞,《乡村鼓舞闹中原》甫一登场,便赢得了潮水一样的掌声。

在音乐的律动中,长杆顶端神龙飘带率先舞起来,紧接着,舞龙、舞狮子,还有划旱船、大秧歌、扇子舞纷纷入场……这场处处展示非遗元素的舞蹈《乡村鼓舞闹中原》,是我市群众艺术馆专门为这次活动编排排练的,演员多达50人。

汝州是曲剧故里、汝瓷之都。99年前曲剧诞生在汝州,因此,戏曲文化对汝州来说,既有天然的基因传承,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24年,为了庆祝曲剧98周年华诞,汝州市举办了“咱村有戏”地摊斗戏赢冠赛系列活动,蜚声省内外。

不仅如此,2024年12月5日至7日,我市还作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全国“村舞”赋能乡村振兴9个一等案例单位,组队赴江苏省南通市,参加2024年全国“村舞”赋能乡村振兴案例暨“舞在乡村,悦动时代”长三角地区“村舞”展演活动。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我市“村舞”舞进全国一等案例并出席全国交流大会,有何诀窍呢?

汝州市1573平方公里的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沃土。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市充分发挥民间戏曲爱好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市群众艺术馆为“龙头”,通过“教招送招”、开办“夜校”等,培训群众文化骨干,强化农村农民文化队伍建设,全市建立了一支由1600多名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文化志愿军”队伍,建立了14个乡村音乐厅、14个公益无限艺术团。

据市群艺馆馆长赵志勇介绍,2024年4月21日,我市“咱村有戏”地摊斗戏赢冠赛开赛不足3个月,全市466个村(居)文化合作社、88个基层戏曲文化合作社、26个戏曲剧社,在430多个分赛场奋勇争先,惠及乡亲百姓80多万人次,在线收视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我市坚持守正创新,构建起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运行模式,持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又快又好发展。

据介绍,自2020年以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群众艺术馆挖掘整理清代以来汝州流行的铁圪塔舞、大铜器舞等舞蹈的原始资料,将其技法融入现代的打铁梨花舞、铜器舞、龙鼓舞,融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且踊跃参加的广场舞、交谊舞、戏曲舞、独舞,形成了汝州“村舞”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村舞”建设上,我市实行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运行模式,注重培训推广,抽调30名舞蹈文化指导员,每年集中对全市466名村级“村舞”骨干进行3次专题培训。同时,借助星罗棋布的乡村文化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下基层进行280场次培训,惠及全市1360个“村舞”队伍的6.8万名成员,为全市“村舞”的普及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村舞”建设与发展中,我市一手抓交流展演、一手抓市场融入,在提高“村舞”队伍表演水平的同时,支持帮助文化合作社参与市场活动,以达到增加效益、促进发展的目的。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每年都要组织村(社区)之间、乡镇(街道)之间的“村舞”交流展演,每年不少于670场次;组织市级交流展演不少于24场次;参加地市级、省级交流展演8场次。

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为“村舞”队伍开了眼界、长了知识、搭了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村舞”队伍的精气神,为“村舞”队伍融入市场揽得更多市场资源、创造更好效益拓宽了渠道。数据表明,目前,我市已有8个类别的88支“村舞文化合作社”在市场中备受青睐,每年创收130多万元。

洗耳河街道南关铜器舞蹈文化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80余人,每年商演收入20多万元。米庙镇安庄村龙鼓舞文化合作社现有社员40多人,仅2024年5月至10月就创收17.3万余元。此外,还有西东铁梨花文化合作社每年商演收入16万元。

来自市群众艺术馆的数据表明,由于不断推陈出新,我市有一大批优秀原创“村舞”作品不断推出。《汝瓷赋》《八遍锤》《曲剧之乡美名传》等120余部原创作品,屡屡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舞蹈等各种展演活动中拔得头筹。

李晓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