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住院,他依然坐诊查房,坚守在岗位上;自己受伤,他坚持为病人手术,不肯离开手术台。他就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王志军,从医30年,他用仁心仁术换来病人的满意,成了医院的“红人”,但说起这些事情,他总是淡淡地说:“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3月12日,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红人”医生。中午时分,排队就医的病人渐渐散去,38床病人李京生的老伴趁王志军休息时来到他的办公室,表达自己的担忧:老伴手术后,一直没有食欲是怎么回事?在翻看了李京生的病情记录后,王志军立即给老人开了药单。几分钟后,同事又来向他询问明天手术的安排情况。简单吃过饭,他又专门到38床问诊……在王志军办公室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遇见了好几次“插曲”,这么繁忙的工作安排,是他早已习惯了30年的日常。
2015年的一个深夜,刚从手术台下来的王志军处理完当天的最后一个病人,终于支撑不住,从楼梯上摔了下去,造成足外踝韧带严重撕裂伤。两天后,他拄着双拐,拖着打石膏的伤腿又站在了外科病房里。爱人说:“你就不能借此机会休息一下吗?还要命不要了!”他说:“不行啊,不能让病人失望,我休息了,病人们的后续治疗怎么办?”就这样,他硬撑着身体,架着双拐,又站在了手术台前。长时间的劳累,超负荷的工作,使他声音嘶哑,讲不出话,面对围着的众多病人,他就用笔和病人交流沟通。但是,坐久了,字写多了,颈椎病又复发了。手也僵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连扭头说话都疼得他直咬牙。80多岁的老母亲看着实在心疼,执意坐在他的诊室给他当“翻译”并为他按摩肩颈。
说起家人,王志军觉得自己亏欠他们太多太多。三年前,王志军的岳母不幸患上了恶性肿瘤,发现时已到了晚期,可他的行程表里,几乎每天都排满了手术。而与他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爱人,也经常忙得连家都回不去。听到这个噩耗,他和爱人无奈地抱在一起痛哭,哭完了擦干泪,回去安置好孩子,他们带着行李就又回到了医院。为了能照顾母亲,又不耽误工作,他们干脆把医院当家,吃住在医院。
多年来,平均每天4-6台的高难度手术,常常让王志军感到精疲力竭。可一到手术台上,那种使命感和责任心敦促着他,使他总能精力充沛、思路清晰。无论在手术中遇到任何突发状况,他都能有条不紊地处理,竭尽全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同台手术的年轻医生打趣道:“王老师,您是铁人吗?怎么就不觉得累呢?”他笑着说:“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患者的康复是我最大的满足。”牛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