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位于温泉镇西北约3公里处,距市区30公里。
古时的崆峒山,东、西、南三面为广成泽,水天一色。汉时辟为广成苑,周回百里,林木葱郁,鸟兽成群,为皇家校猎之地。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百花竞放,时而细雨如烟,山水迷濛,犹如仙境。每到九春三秋,天朗气清,常有轻雾自山坳袅袅升起,雾中有时还隐现“粉堞(白墙)青甃(青色基石),绵亘数里,楼殿镠葛,车马喧闹,花木焕烂”的奇异景象,但又“数息便漫不复见矣”。这是日光在广成泽水上经过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现象,被列为汝州八景之一———崆峒烟雨。有诗云:“一片空朦晓欲流,许多岚翠拥峰头。尚留王气瞻銮驾,无数仙城幻石楼。缥缈浑疑蓬岛境,萧疏恍入洞庭秋。山中谁系苍生望,愿作甘霖遍九州。”
据正德《汝州志》记载,崆峒山上有丹霞院(即广成子修道之处)及崆峒观,山下有洞。1941年山上还有广成殿,殿前有山门和钟楼。向南有升仙石、道士塔。山根处有艄公碑十余座。东侧有戏房8间,山半腰处有洞口。山下东南方有道士井,井旁有石龟。1942年,国民党十三军在这一带驻扎,山上的房舍被扒掉,之后,其他建筑也相继被毁。正如元朝进士张政诗云:“丹灶烧残槲叶烟,蒙蒙细雨洒风前。广成仙子今何在?留得崆峒一洞天。”近些年来,群众又在山上修建了广成殿和其他庙宇,前后两排,计有17间,除供奉广成子外,尚有祖师、老母、药王、三官、观音等。庙宇的西北方建六角七层空心砖塔一座。
崆峒山并不高大峻峭,海拔只有320.1米,然而由于传说上古时期高士广成子在此修道,轩辕黄帝又曾问道于此而闻名遐迩,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广成子,名大贞,不仅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而且很注意养生学的研究,老而不衰,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谁也不知他有多大年纪。轩辕黄帝很想向他讨教治理天下的方法,学习养生之术,于是询问起他的去处。浮丘公答道,他常去崆峒山,天下崆峒有五,现在可能在中崆峒。中崆峒即是地处中原的汝州崆峒山,轩辕黄帝从他的老家新郑出发,登具茨(山名,在今新郑、禹州交界),过襄城访大隗,迤逦来到广成泽边的温泉,先在温泉里洗了个澡,就在温泉西北边的小山上住下,第二天,乘筏渡水到了崆峒山。黄帝住过的小山,因銮驾在此停留,群众又叫“銮驾山”。隋朝时在这里修造了大型水库,可“溉田千顷”。现在这里是涧山水库,继续为人民造福。
黄帝见了广成子,看他立如松,声如钟,神志清明,意态安闲,真有常人不及的健康之状,便问他用什么方法把身体保养得这么好。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欲飞,勿劳尔形,勿摇尔精,勿思虑营营,昏昏默默,乃可长生。”为表感谢,黄帝命乐队奏了一曲《钧天》之乐,广成子被黄帝的平易近人、不耻下问的精神所感动,取出《阴阳经》两卷赠给了黄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帝问道崆峒山”的传说。
选自《汝州人文史话》
供稿: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