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高一时,父亲就带着我们庙下东片的民兵连,会战在陆浑灌区伊川前富山隧洞开凿工地。他们接受的工段正好在地下的一处岩石里通过。从打竖井到设计渠底,再向两端开掘推进。那个岩石硬得很,全靠炸药爆破开凿,人工出渣提运出井。其艰苦、危险,出大力、流大汗不言而喻。父亲倾力组织,严格要求。带头前冲,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措施得力,技术过硬。成了全陆浑灌区的先进模范。被当时的“河南省陆浑灌区民兵师”授予“庙下硬一连”光荣称号。
趁着暑假,我怀着急切探知的心情,去伊川葛寨前富山工地看望父亲,和他带领的父老乡亲施工队伍,更是要看一下令人神往的地下那一块大石头。
硬一连有文寨、湾子、寺上、春店、黄寨五个大队一百多名青壮民兵组成。父亲是指导员。另四个大队各出一名任连长,分别管理生产、安全、供应、后勤吃喝。有寺上许海潮、春店李改名、湾子王老三、黄寨张召宗。还有司务长是寺上的王二虎,比较年长,我叫他伯伯,其余的都是叔叔了。改名叔叔给我找来胶靴和柳条安全帽,海潮叔叔亲开卷扬机,我坐着吊笼(其实是站在铁架焊成的方筐子)、手抓紧吊笼系索,就下到了井底。两端工作面已经开凿几十米了。上导洞有部分已经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工人们有了一个安全的地带。工作面上有人掌钎,有人轮锤。叮叮当当在凿炮眼。有人铲石渣装斗车,再推到提升吊笼处,提到地面。再转运至计划好的沟填处。
根据技术安排,打炮眼和铲运石渣可以同时进行。待到炮眼凿成,开始装炸药时,现场就只剩下放炮手了。他们认真仔细填好炸药、安装好雷管和导线,检查无误立即升顶。改名叔在保险箱里拿出大约有六节干电池连起来的棒子,再一次确认现场安全后,即将两根导线分别按到正负极,瞬时起爆。待硝烟稍散,清理凌空面做好安全检查处理,新一轮清渣打炮眼就又开始了。
看着火热的施工现场,感觉到在毛主席思想武装起来的劳动人民力量之伟大。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86000多座水库,还有与之配套的桥涵闸路,是干社会主义的丰功伟绩。正应了老人家那句“劳动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972年年底我高中毕业。正好是陆浑灌区东二干渠会战工程打响。过了农历新年,我就跟随我村的会战民兵连,赶赴下鲁村工地,参战施工。先后做了施工员、保管员、卫生员至1974年秋,东二干渠土石方工程开挖完毕。
1974年秋,省里批准成立陆浑灌区东二干渠管理处。经各营推荐和县指挥部内查外调,并经过严格体检,从参加施工队伍中招收35名以农代干管理人员。从此,我正式成为陆浑灌区的职业管理人员了。
1975年9月份,河南省陆浑灌区工程指挥部和武汉水电学院共同开办7·21水利工人大学,我又荣幸地被推荐经选拔入学。通过十几门的专业课程学习,并且和武汉水电学院其他班级共同在陆浑水库现场实习。结业考试以东一干渠的水力水工设计和现场实地勘察测量,和工程量计算成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根据当时的政策,我们是哪里来回哪里去,我又回到了东二干管理处。以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灌区水利事业服务。经我设计施工的渠道、闸门、生产桥涵,遍布灌区各地。多次任教开办工程管理培训班。自己努力,得到各时期的领导好评,做过科长段长,获得过“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后来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我辞职离开了心爱的陆浑灌区工程。真是天意造化———我的老师高昌侠已经从陆浑灌区指挥部副指挥长调任洛阳地区水利局局长,许道和老师调任黄河水利勘察设计院院长,我曾经参加许老师设计组,配合设计安沟流渡槽沉陷修复工程设计。许老师这次又受命去做水利局工程处处长,并向灌区指挥部求助工程技术人员。我的学友朱自正得知这个消息,马上告诉陈敏总工程师。陈敏老师毫不迟疑给我写了非常美誉的推荐信。许老师看到持着推荐信到来的是我,非常高兴。工作中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他聘请了好几个人,试用期不到就辞退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工程处委会直接定了月薪90元,大大缓解了我举家度日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陆浑灌区指挥部与武汉水电学院沟通,给我们这批学生补发了学历证明和毕业证书。
可以中肯的说,没有陆浑水,就没有我的光辉岁月。没有陆浑灌区,就没有我的大学梦想和现实。陆浑水灌溉着我家乡的农田。如今我退休在家,吃着陆浑水灌溉得来的果实,心里的香甜,是那么的快意舒坦!
谢谢你,我情系一生的陆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