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协发布的《微商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产品质量是微商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三无”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暴力刷屏和退款困难。品质无保障、消费者维权缺失和监管困难成为微商行业“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痛点。(见3月11日《北京晨报》)
随着微信越来越普及,朋友圈逐渐演变成了生意场,到处都是卖化妆品、卖养生保健、卖食品茶饮的。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微商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已超过3600亿元,全国微商从业者高达1535万人,持续呈高速增长态势。
不可否认,与普通的电商模式不同,微商模式的买卖行为属于私下交易,不仅经营范围广、隐蔽性强,而且一旦发生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纠纷、食品安全等问题,微商可能将消费者拉黑,导致主管部门或消委会很难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微商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新模式,不能逍遥于法律和监管之外。一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微信朋友圈更不应该是“三无”产品的超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有所动作,针对互联网的特点更新和升级监管思路、监管手段,切实担负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打造规范有序的微商环境。广大微商也应该认真选择可信赖、有保障的产品来经营,争当“品质微商”,避免造成被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