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双飞铸忠诚贾晓艳:一心一意育英才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09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26

比翼双飞铸忠诚

——记汝州市退休干部王敬、王瑞芝夫妇

马俊杰 李翔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人物名片】

王敬,汉族,生于1934年4月,杨楼镇小程村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1953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共青团临汝县委书记、临汝县公安局局长,洛宁县公安局局长、洛阳地区公安干校校长、平顶山市医药集团副总经理等职。1959年,他在开封市参加全省植树造林会议时,曾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亲笔题词。曾荣获平顶山市兴市模范、河南省医药管理局先进工作者、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王瑞芝,汉族,生于1940年4月,杨楼镇夏庄村人。1958年参加工作,1959年12月入党,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杨楼公社、临汝县委办公室、临汝县粮食局、汝州市供销社工作。曾任汝州市供销社党委秘书、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曾荣获县、地(市)、省(部)级荣誉50余项。1997年退休时,因事迹突出,经河南省人事厅批准,享受特殊贡献待遇。

1961年5月1日,王敬、王瑞芝两人结为夫妻。他们相濡以沫,比翼双飞,携手走过了63个春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积极地贡献。1997年3月,他们的家庭被河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文明家庭”。


王敬、王瑞芝夫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9月24日,笔者走进广成路一个静谧的小区,见到了王敬、王瑞芝两位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人,聆听了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故事。

在党和人民教育下成长

王敬,自幼家境贫寒。一家人靠租种地主家几亩地为生。收成好时能维持生活,遇上天灾时,只能靠挖野菜、吃树皮艰难度日。未成年时,他被迫给地主家当苦力补贴家用。1947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动群众,推翻了国民党在汝州的反动统治,成立了人民政权。从此,他和乡亲们一起翻身得解放,走进学堂。1948年至1953年,王敬曾先后在杨楼小学、临汝县立初级中学就读。汝州,自古就是个“曲子”窝。这给他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潜移默化中,王敬也能学唱几句。在杨楼上小学排练戏曲时,因他长相秀气、吐字清晰,嗓音脆亮,以扮青衣为主,很受师生们的喜欢。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学生成立文艺宣传队,到各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了《白毛女》《赤叶河》《枪毙宋蔚然》《小二黑结婚》等剧目。记得在1948年1月3日,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在寄料镇观上村南寨门外,召开由3000多人参加的临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我们学校应邀参加了节目汇演。我在《小二黑结婚》选段中扮演的是小青,因表演得好,还受到了时任县长王武烈同志的夸奖。演出结束后,王县长又让我清唱了几段。”说到此时,年已九旬的王敬笑得已合不拢嘴。

王瑞芝,幼年丧父,兄妹三人靠母亲替人做鞋、纺花织布养家糊口。为了活命,家人随母亲到寄料镇逃荒要饭,一家人借住在外婆家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家里分了房及土地,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王瑞芝和其他少年一样,在杨楼镇程庄小学就读。因学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临汝县第六初级中学上学。

夫妻同心报党恩

王敬自1953年参加工作后,曾先后到洛阳地委党校、北京政法干校、北京公安学院等院校深造。先后担任过共青团临汝县委青工部部长、副书记、书记,临汝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庙下公社党委书记,临汝县公安局局长,洛宁县公安局局长,洛阳地区公安干校校长等职务。

妻子王瑞芝,1958年7月参加工作。曾先后在杨楼农技站、杨楼供销社、杨楼人民公社办公室、临汝县委办、县粮食局、县面粉厂、县供销社等单位工作。

1959年,25岁的王敬,作为共青团临汝县委代表,出席了在开封市召开的全省植树造林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会议期间,王敬作为洛阳地区唯一的代表,向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做工作汇报。王敬既兴奋又激动,他汇报了临汝县在植树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当时,胡书记和蔼可亲,我俩促膝长谈。汇报工作后,我们又集体合影留念。胡书记还为我亲笔题词:‘努力工作,一定要把临汝县建设的更好。’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说到此时,王敬满脸的幸福。

1984年以前的临汝县医药局,固定资产只有18.5万元,而在王敬领导期间,该局从1985年至1988年的4年间固定资产就增加到57万元。谈到这些成绩,职工们说:“这是王敬局长‘治局’有方的结果。”他却说“这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结果。”

王敬1984年担任临汝县医药管理局局长。4年来,全局年年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上级每年都要发给他和局里副局长奖金500元,晋级指标3个。但奖金他们从未私用过,而是全部交给局财务科,晋级指标也全部分给了局里的基层工作人员。1986年,医药局买了一台北京吉普车,同志们建议王敬年龄最大,资格最老,以后要多给他派车。王敬和其他领导商量后,把吉普车让给了业务科室,用来购买和运送药材。局机关与批发站同在一个大院,每逢听到汽车声,王敬就一声不响来到批发部帮助搬运货物。看到他忙得满头大汗,其他同志也情不自禁地过来帮忙,这样义务装卸形成风气,每年节约装卸费3000多元。

因工作成绩突出,王敬先后获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平顶山市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兴市模范”等荣誉;1991年,他被汝州市委命名为最佳公仆和建市模范;《中国医药报》头版曾以“改革意识与企业精神的结合”为题,向全国医药系统推广了汝州市医药管理局的改革经验。平顶山医药集团发出通报,号召平顶山医药行业向汝州学习、向王敬学习。

工作中,王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敢于大胆工作,勇于创新,党叫干啥就干啥。他认为,干好自己,就是报答党的恩情。无论工作岗位如何调动,无论职务如何变动,他从无怨言,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

生活中,他舍己救人、见义勇为。1988年7月的一天。王敬和医药局的同志到王寨乡医药门市检查防汛工作。当车辆行至焦枝铁路涵洞时,突遇山洪暴发,他看到一名少女被洪水冲走。他立即跳入水中,在同事的帮助下将少女救出。之后,少女与家人到单位送锦旗表示感谢。

妻子王瑞芝,1960年被调到临汝县委办公室工作,从事打字、文件收发及档案管理工作。她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多个小时以上,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每月加班时间都是在20天以上。1962年,她调入临汝县粮食局工作,任打字员、收发员,历任局机关党支部委员、供应股、购销股负责人。当时,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她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自愿到庙下公社湾子大队帮助集体割麦。因她割得快,出汗多,喝水少,回来后得了肾炎。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她还利用业余时间,用架子车拉上她的两个幼儿,走街串巷,到汝河滩拾粪支援农业生产。有一次,她和单位同事到杨楼公社粮管所了解工作情况,她们骑着自行车带着粪筐,一路走一路拾粪,下午回到单位,竟然拾了两筐粪。王瑞芝一个月拾粪1000多斤,在局机关是最多的一个。

1974年,王瑞芝任临汝县面粉厂党支部书记时,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局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工作期间,王瑞芝认真负责,敢于创新,成绩突出,先后被河南省、洛阳市、平顶山市命名为“读书自学积极分子”“演讲积极分子”“平顶山三八红旗手”“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民主管理干部”“先进工作者”等。

不忘党恩 传承好家风

1997年,忙碌大半辈子的王敬、王瑞芝夫妇两人同年退休。退休后,两人本该享清福了。但王敬、王瑞芝夫妇退而不休,发挥自己的特长,搜集相关资料,编写回忆录。有趣的是,他们每人各有一个存放资料的盒子和一个盛放荣誉证书的箱子。为了查询方便,每一捆荣誉证书上面都标有时间、类别。看着那工整、秀美的字体,真让人难以想象,这竟出自一对耄耋老人之手。

2020年,80岁高龄的王瑞芝,主动辞去汝州市供销社老干部支部书记职务。如今,她仍坚持在市老干部学校学习。

在王敬、王瑞芝夫妇居住的房间内,笔者看到地面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擦拭一新的奖品及纪念章整齐有序地摆放着。王瑞芝老人介绍,家人及近亲20多人中,有10多人都是中共党员。王敬说:“我时常给子孙们讲,幸福不忘党的恩。给家人讲党史、家史、个人成长史,激励他们听党话、跟党走,遵纪守法,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他们家庭成员之间,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中,儿媳与公婆、姐弟妯娌之间互帮互学,和睦相处。

王敬、王瑞芝夫妇,虽然从事的岗位、职务不同,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力拼搏,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们夫妇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用自己的人生誓言谱写了一首最美的时代赞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