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嵩楼位于子城中,为汝州名楼之首。子城在汝州城内明清时州治(今县前街东段北)西北,大约为今广育路体育场西北一带,系唐、宋、金、元时的汝州治所。望嵩楼即为子城内文庙的戟门门楼。
望嵩楼始建于唐,之名始见于刘禹锡的诗作《送廖参谋东游》:“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楼之命名,自然是登楼可望嵩岳之故。
望嵩楼历唐、宋、金、元四代,各有诗作为证。如唐员外郎胡证的《北楼晚望少室山》,宋庄公岳的《登望嵩楼》,汝州同知张彀的《登楼戏作》,汝州刺史吕卿云的《登楼戏留三绝》,元分治盐法路官程明德的《登望嵩楼四绝》,盐运使王克敬的《嵩楼小酌》,达鲁花赤廉秋堂的《嵩楼晚眺》及汝州知州韩彦礼的《次韵》等。
望嵩楼于宋时曾进行过重修,知府将军李公以有《修望嵩楼》诗记其事。望嵩楼废于元末,元代进士张政就只能见其遗址,不无哀叹地写下了《登望嵩楼故址二首》。
望嵩楼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有关它的诗赋,却像一条不涸的河流一直在流传着。唐朝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之首的李益曾两次登临,赋诗述怀。第二次登临时写道:“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清宋六经的《望嵩楼赋》描写细腻,文辞华美,想象力丰富,音韵和谐,可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