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水扬波聚碧海大慈泉明代毗卢遮那铜佛老家的饭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5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04

明代毗卢遮那铜佛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明代毗卢遮那铜佛

刘孟博

1983年9月上旬,河南省古建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对汝州市风穴寺七祖塔测绘时,于该塔正面第七层假门内发现明代毗卢遮那佛铜像一尊。经过测量,佛像通高为30厘米,底座高7.5厘米,座宽16.4厘米,像身高16厘米,头长6.5厘米,总重为3.85公斤。

该毗卢遮那佛造像,顶饰螺发,宝珠前置。面相方润,耳长垂肩,弯眉细目,双眼微微俯视,如观照一切众生。鼻梁挺直,鼻翼宽大,嘴角上扬,表情沉静内省,具有庄严大气之势。佛像身着通肩式袒胸垂领袈裟,内著僧裙,双手二拳收于胸前,右拳握左拳,二拇指并竖,二食指指尖相依,结最上菩提印,跏跌端坐于圆型莲台之上,莲瓣宽大,挺拔有力,时代特征明显。同时,在莲台下部底座铸有铭文二十九字,其内容为:“汝州伍院保一图信人李鉴、妻赵氏;长男李九章、李九功;嘉靖卅年四月造。”

毗卢遮那佛,又作毘卢遮那、毗楼遮那、毗卢折那、毗卢舍那等,意译为“遍一切处、遍照、光明遍照、大日遍照、净满、广佛严净”。毗卢遮那原为太阳的意思,象征着佛智广大无边,无所不在,是中国寺院中常见的一尊佛像。

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在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这三尊佛像间的关系非常奇妙,对此佛教中有一个精妙的比喻,法身佛如明月,报身佛如月光,应身佛如月之影。即使水干了,月亮的影子不见了,但月亮依旧存在。就是说法身毗卢遮那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永远存在,可见其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对于毗卢遮那佛的身份、地位,因译音不同,造成后世各佛教宗派对它有不同的解释。天台宗以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卢舍那佛为报身佛。法相宗亦有三身说,但所尊称略有不同,他们把毗卢遮那佛作为自性身,以卢舍那佛为受用身,以释迦牟尼佛为化身。华严宗根据《华严经》,认为毗卢遮那与卢舍那分别为音译的全称和略称,毗卢遮那为报身佛,是《华严经》所说莲华藏世界(佛报身之净土)的教主。密宗则视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在五方佛中代表法界体性智,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是金刚界的根本,密宗金刚界和胎藏界都将其奉为主尊佛,为密宗最高崇奉对象。

明代时期,毗卢遮那佛信仰极为盛行。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诸多寺院中见到供奉此像的殿堂,如风穴寺大雄宝殿,旧称便为毗卢殿。在风穴寺七祖塔上发现的这尊明代毗卢遮那佛像,肃穆端庄,形神兼备,体态优美大方,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流畅,采用了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具有中原明代佛教造像的典型风格,是明代中原毗卢遮那佛造像的标准样式,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宗教价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