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讲解《反对本本主义》
华东几个同志的意见大意如下:
(一)调整社、队规模,要根据生产和收入水平、地理情况、原来的基础、群众自愿等条件,由群众充分讨论决定,做到有利生产,便利群众。调整以后,稳定一个时期,同所有制一样,至少七年不变,以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队不宜过大,一般20户左右;生产大队一般维持原来高级社的规模;公社的规模以相当于原来的乡为宜。
(二)公社要集中力量抓农业生产,商业、文教、卫生、金融、工业等工作,有些要收归县以上部门管理;公社对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主要是抓政策、方针,抓计划,抓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其他生产队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农活安排、技术措施等,主要由生产大队和小队当家,公社不能瞎指挥。
(三)党的领导主要是抓好中心工作和经常性的全面安排,最基本的方法是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掌握政策,做出样子(典型示范)。
(四)应当认真选好、管好、教育好干部。公社、大队、队三级干部都要实行民主选举,要依靠领导考察和群众监督管好干部,要教育干部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五)要恢复高级社时期的一系列好的经营管理办法。
群众的意见是:
1.生产管理权要交还生产队和小队,上面不要乱指挥。
2.选好当家人。高级社时期有些干部对经营管理有经验,以后被撤职,现在社员要求这些人再当干部。
报告列举了目前农村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其他几个问题:
一、粮食征购要定下来;
二、农村生产资料供应,国家不可能全包,应组织各县、社、队之间有计划地进行物资交流;
三、进一步压缩城镇人口和农村非农业人口,争取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四、社有经济的管理应当建立一定的群众监督制度,一部分应当收归县管。
18日,毛泽东就印发两份农村见闻材料作了批
示:“印发各同志。这两个材料都可看。河北省的工作大有起色。但交河县太大了,九十多万人,应分为两个县。公社也太大,只有二十三个,四万多人一社,太大了。交河整风还未贯彻,12条群众还不知道,应当加紧整社。”
19日,毛泽东就印发南充市火花公社1960年决算分配经验作了批示:“印发各同志。这个问题有普遍性,请各地同志注意研究四川的经验。”
毛泽东还就印发《关于东北地区农村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的若干问题》作了批示:“此件写得很好,印发各同志研究采纳。”
这个材料说,在3月15、16日的小组会议上,东北的同志根据北三区会议期间东北小组的酝酿、讨论,提出目前农村人民公社有一部分规模偏大,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使群众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必须采取的措施和解决的问题如下:一、公社大体上一乡一社,大队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生产队大体上相当于原来的初级社。二、同意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适当扩大生产队的部分所有制。三、实行多劳多吃、多劳多得,适当缩小供给部分,增加工资部分,公社最近几年内从基本核算单位少提或不提公积金。四、积极办好食堂,自愿参加,适当划小。五、加强公社各级财务管理,杜绝贪污浪费。六、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实行“定工生产、定额补助”,严格控制误工补工的范围。七、恢复供销社组织。八、恢复手工业合作社组织。九、继续压缩城市人口,加强农业一线的劳动力。十、留够饲料,建立饲料基地,压缩一批城市畜力回农村。……一共是18个问题。
3月19日,开始修改条例第二稿,吸收了每个大区一至三人参加。吸收了华北的陶鲁笳,西北的白治民,东北的冯经新,中南的王延春、赵紫阳,华东的魏文伯、林乎加、薛驹,西南的黄流参加讨论。中午,毛泽东同陈伯达、胡乔木、廖鲁言、田家英谈了一次话。
毛泽东问:这个条例怎么样?没有危险吗?毛泽东说,农业问题抓得晚了一些。这次一定决心解决问题。第二次郑州会议,问题解决得不彻底,只开了三天会,而且是一批一批地开,开会的方法也有问题。庐山会议本应继续解决郑州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中间来了一个插曲,反右,其实应该反“左”。1960年上海会议对农村问题也提了一下,但主要讨论国际问题。北戴河会议也主要是解决国际问题。“十二条”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只解决了“调”的问题,没有解决“平”的问题。12月中央工作会议,只零碎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农村问题,在1959年即已发生,庐山会议反右,使问题加重,1960年更严重。饿死人,到1960年夏天才反映到中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