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同住一屋元宵节的“清心茶”汝河赞北汝河飞来白天鹅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我也取到了经诗人也爱抬杠(3)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5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3-01

和父亲同住一屋

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屋里的灯熄灭了,墙外楝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也没了声息,初春的夜晚,故乡依旧宁静而祥和地进入了梦乡。躺在地上的我却毫无睡意,父亲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鼾声像一首摇篮曲,温暖着我的心。

记忆里,从我离开故乡外出求学至今有20多年的时光,我已经没有这么近距离地听到过父亲的鼾声了。

今年春节,我和往常一样回到故乡陪父母一起过年。因为家里突然来了几位客人,我被“赶”到了父母居住的老屋里暂住。

三张木床,睡着父母、儿子,我只好在空地上打起了地铺。调皮的女儿在城里住惯了,可能是感觉睡在地上很新鲜,硬吵着要和我睡在地上,叽叽喳喳得像只快乐的小鸟。一向严肃的父亲此时也许是受了小孙女的感染,忙着为我找褥子、单子、席子。我弯下腰去帮忙,父亲却对我说:“地上凉,你不知道怎么铺,还是让我和你妈铺吧。”

父亲跑到了另外一间屋里,变戏法似的抱着一个厚厚的崭新的棉被过来了,还是那种青底红花的缎子被面。我好奇地问被子从哪里来的,父亲笑笑说:“你忘了吧,这个被子还是你结婚时,你干娘送的呀,这是咱们这里的风俗。自从你结婚后,这个新被子一直舍不得盖,就在柜子里放着。”

床很快铺好了,女儿在松软的被子上跳来跳去,还不时翻着跟头。父亲站在一边,半是训斥半是呵护,不停地提醒女儿别摔在地上。女儿显得更“人来疯”了,在地铺上跳得更欢了。我忽然发现,父亲的脸上,因为满满的笑容,皱纹也少了许多。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父亲一定是用老农独特而朴实的情怀深深捕捉到了。

看到父亲这样的神色,我既感到欣慰,也产生了一丝丝的怅然和心酸。这美丽的一幕,若非客人的到来,似乎就不会发生了。自从我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回到老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少了。

12岁那年,我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小镇的重点初中。虽然小镇离家只有四五里,但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学校没待够一星期,班里就有很多同学因为想家哭了起来,我也悄悄哭了几次。终于熬到星期六放学,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赶,离村子还有好远,就望见父亲站在村外的小路上向远处张望,那一刻,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一星期的时光,仿佛比隔了一年还要漫长,看到父亲之后,真的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激动。

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要从家里带些白面和玉米糁到学校,换一些饭票吃饭。家里连个自行车也没有,父亲也不会骑,每次都要肩扛着把几十斤的白面和玉米糁送到学校。每逢新学期开学,还要加上被褥,父亲肩上的担子就会更重了。父亲个子不高,五六十斤重的东西压在他的肩上,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很吃力的样子。我后来慢慢体会到了父亲的吃力,就试着要帮他分担一些,可他总是说不累,说我年龄还小,正长身体,不能压坏了身子,从不让我帮忙。这样的体力活,父亲一直坚持到我上高三,直到家里有了一辆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自行车。

后来到数百公里外求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进了城,回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少,即便回去了也很少在家里过夜。慢慢地,自己也做了父亲,养儿方知养育恩,我渐渐体会到父亲培养孩子成才的不易。所以每年春节我都坚持回到老家,陪父亲一起过年。但却很少能像今天晚上和父亲同住一屋了。

最近几年,父亲明显苍老了许多,记忆力也下降得厉害。我几次和他商量把他接进城里居住,父亲总是说:“住不惯城里,对门的人都不认识,出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们进出都关上大门,住着憋屈,还不如我在家里一出门都是老乡亲们,说个话也方便。”父亲有时候即便在我家住两天,也总是不停地絮叨着要回去,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我坐在父亲的床边,一边看着小女儿在欢蹦乱跳,一边和父亲说着话。这么其乐融融的场景下,父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地里的耕种播收到四季的天气变化,再到乡野趣闻,在父亲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我也不时穿插一些工作上的趣事,引得父亲哈哈大笑,母亲也在一边陪着笑,空气里弥漫着欢声笑语。

女儿终于蹦累了,钻进了被窝。父亲喝完了两杯茶后,似乎也有点累了,告诉我不早了,该休息了。我意犹未尽地躺进了被窝,故乡的人们此时差不多都已经睡着了。

父亲很快传来了香甜的鼾声。我侧耳听了听窗外,真的是悄无声息。月末了,月儿也没影了,万物都在这宁静的夜晚隐藏了踪迹。

故乡的夜,好静,好美。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