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的土地改革运动(下)欢欣鼓舞老行当之代写书信大张遗址出土文物仰韶文化红陶鼓喜禅师的传说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7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07

大张遗址出土文物仰韶文化红陶鼓

刘孟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仰韶文化红陶鼓

大张遗址位于汝州市区西北15里许,骑岭乡大张村西的一处黄土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背坡向阳,遗址高出河床近3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遗址内遗物相当丰富,陶、石器并存。石器均系河卵石精磨而成,有石斧、石凿、石刀、石铲等;陶器以泥制红陶为主,夹砂陶次之,还散存着部分泥质黑陶及灰陶。1959年在此修建水库时,人们发现了该遗址,随后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遗址上进行了科学发掘,从采集的实物看,大张遗址文物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早期,是仰韶文化向龙山过渡型的文化遗存。1963年6月30日,大张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尧命质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用来敲击。即古代的陶鼓多是以陶土烧制鼓框,再蒙以动物的皮膜做成,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大多只剩下陶土烧制的鼓身。

1960年,在大张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曾意外出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鼓一件,通高64.0厘米,口径29.7厘米。该件器物的口缘饰一周牙状倒钩,束腰尖底,下腹部有一小圆孔。口沿处的牙状倒钩用于固定和撑开皮革,而下腹部的圆孔用于声音的流动。关于这类器物的用途考古学家有着不同的解释。另一说认为此器为瓮棺,多用于盛殓夭折的婴儿尸体,腹部留小孔以供其灵魂出入。也有专家认为存在一器多用的可能性。此器经复原蒙皮后,拍击振动充分,声音洪亮,与现今的木鼓类似,至少可说明此类陶器有明显的音乐性。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