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69年。小时候,我们村里有剧团,主要唱越调,偶尔也唱曲剧。每当年前一两个月,一入冬季闲月,剧团的人就开始集结在大队部排戏。我大姐和三姐都是村剧团的演员,所以我两三岁时就常常跟着到庙里去看排戏,还常常在几个拉胡琴的大人的伴奏下,唱上几段。12岁那年春节,我还两度粉墨登场,上台唱了《跪韩铺》。我演包公,父亲亲自给我化妆。父亲既是戏剧作家,也是书法家和美术家,还给村剧团画过六扇屏。
村里的戏,招引得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观看,有的甚至从外乡外村赶来,在亲戚家住着不走,直到过年几天把戏看完了才走。
那些年村里拍了好多戏,《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白毛女》《扒瓜园》《卖箩筐》《何巧娘》《牧羊卷》《柜中缘》《陈三两》《黑遇路》《卷席筒》《十五贯》《跑汴京》《三哭殿》《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下山》《春草闯堂》等,我父亲编剧并亲自导演的《御史争宝》也唱了好几年。
1983年,大队买回一个大电视,黑白的,经常播放《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两个进口电视剧。从那年起,我年年收看央视春晚,从未间断。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渐渐取代了戏曲,剧团渐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