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时39分,专列途经郑州,停在专用线上。
31日下午,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第二书记何伟、常务书记兼省长文敏生、书记处书记赵文甫、杨蔚屏在专列上汇报了工作。
下午19时15分,专列离开郑州。
当晚,专列途经邯郸。
2月1日下午,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省长刘子厚、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万晓塘、石家庄市委第一书记力矢、邯郸地委第一书记庞均、邯郸市委第一书记刘英登上了毛泽东的专列。
毛泽东说:“我从去年12月10日到南方,现在有一个多月了,情况有什么变化没有?”
刘子厚向毛泽东汇报说:“在社会主义教育中,我们官教兵、兵教官,对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和农业‘六十条’原原本本地进行了讲解。由地、县委负责同志讲,另外还培训了辅导员。”
毛泽东说:“这样就提高素质了嘛,这对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因为他们要备课、要讲课。当讲师、当教员是提高学问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当汇报到传达贯彻“六十条”时,毛泽东说:“这么多人得多少天呀?得个把星期吧。这是几百万人的事呀,还得早出晚归,礼堂里不冷吗?”
“有火炉。”刘子厚继续汇报说,“在讨论‘六十条’时,有的群众说,过去拉锯没有线,拉着拉着就偏了。有了‘六十条’就好办了。”
毛泽东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有了‘六十条’就有了准则,就有了规矩。‘六十条’就是社章嘛。是公社的章程,就是农村搞社会主义的章程,没有这样一个章程,农村怎么搞好呢?你搞你的,我搞我的,那怎么能搞得好。这个章程是广州会议时搞起来的,合作社时期还有章程嘛。”
毛泽东接着问:“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开始春耕。”
刘子厚说:“马上就开始。现在的主要危害是天旱。”
毛泽东问:“河北第一大河流是哪个?”
“滹沱河。”刘子厚回答。
毛泽东又问:“水利工程有哪些?”
“我们准备搞滦河、拒马河水库。”
毛泽东问:“动工了吗?”
“没有。我们正在建潘家口和桃林口两个水库。”
毛泽东问:“是大型的吗?作用是什么?是防洪和灌溉?”
林铁说:“蓄40亿立方水,可以发电。”
毛泽东说:“40亿就成了河北省最大的水库了。”
林铁说:“搞十年水利建设计划,就可保丰收。”
毛主席说:“看来河北的根本问题还是水的问题。”
谈完水利,毛泽东又问:“你们这里生产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平均28户。”
“28户不算很小。”毛泽东又问,“你们对干部不参加劳动,多吃多占的问题怎么解决啊?”
刘子厚说:“干部作检讨,表示个态度。”
“这就算完了吗。不退赔吗?要退赔嘛。”
当汇报到棉花收购完成三亿时,毛泽东问:“去年呢?”
“两亿三。”
“你们的产棉区主要还是南部吧?棉农的口粮是怎么定的?”
“八两,加上自留地能吃到一斤。”
“你们还没有吃到360斤,怎么能行?”
林铁忙说:“我们打算把棉农口粮提高到360斤。”
“那好。”毛泽东又问,“棉籽、花生收购情况怎么样呀?”
“花生少了。”
“为什么花生少了,研究了没有?”
“主要是价格问题。”
毛泽东说:“应该叫群众榨油,我们收油不收果,你们为什么不改?应改嘛。棉区有油吃,没棉区怎么办?”
“一是调剂,二是种芝麻。”
毛泽东风趣地说:“有芝麻就吃芝麻吧,还打油干吗?”
毛泽东还了解了他所关心的阶级斗争问题,他强调说:“有没有阶级,有没有斗争,你们这里的例子说明确实存在嘛。”
毛泽东对林铁、刘子厚说,你们有多少三类社?要扎根串联,要贫雇农团结起来。
19时30分,专列离邯返京。
2月2日,毛泽东回到北京。
四十六主持起草“前十条”
毛泽东开展社教运动,是以比较谨慎的态度开始的。原因是:他在北戴河会议、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刘少奇怕因为搞阶级斗争再发生反右,提出不要把有关阶级斗争的讲话传达到县以下。毛泽东鉴于庐山会议的经验同意了。所以当他提出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时,在全党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各地几乎没有动作。
1963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批转了湖南、河北关于进行社教和整风整社的报告,并号召在农村开展社教运动。但从后来的情况表明,毛泽东对这次会议并不满意。原因是,他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想延长会期,专门讲讲社教问题。为此采取了一个非常婉转、含蓄的办法,将湖南、河北省委书记王延春、刘子厚安排在第一排就座,想以此引起中央第一线领导同志对社教问题的关注,但中央的领导并没有领会他的意图,会议如期结束。
5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说,2月会议的时候,我准备叫他们两人讲一讲,我也讲一讲,你们不赞成。当时为什么叫他们讲呢?无非是因为他们是从下边来的,是从群众中来的。由此可以感到毛泽东的不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