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智能化机器效率是人工的6倍,而且生产的产品美观度和精细度也是人工不能比的。”9月12日,河南益和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杰指着上个月引进的焊接机器人设备说,为满足当前的生产节奏,公司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采购了激光切割机、数控力车、焊接机器人等30多台新型智能设备,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动能,公司产能翻了好几倍。
这是汝州市财政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初以来,市财政局安排资金570万元,对2022年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先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绿色改造等进行奖励。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在汝州设立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重大科技成果在汝州转化。
2022年以来,市财政局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安排科技助企资金1706.5万元,有力保障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发展。与益和阀门相距不远的河南中智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多层瓦楞纸板、纸箱生产及印刷一体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车间,经过压线、复合、印刷、模切、粘箱等步骤,一捆捆瓦楞纸包装箱“走”下生产线。
“公司引进的全自动一体化生产线目前可以实现一分钟出330个纸箱,产能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加节能环保。”中智包装技术总监刘有平介绍,公司引进的另外一条生产线10月份投产后,产能将再次提升。
企业要发展,除了技术上的革新,人才支撑也是关键。中智包装与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为包装行业企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我们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包装工程瓦楞专业,并设立实训基地,促进技术研发与实践结合,破解企业技工短缺难题,实现多方共赢。”中智包装董事长张爱敏介绍,通过合作,形成了“企业出题、学校接题、教师解题、学生练题”的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汝州市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搭建产业研发、要素交易、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平台,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汝州已有30余家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高校合作共同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6项,取得科技成果26项;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