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通讯员梁亚波)夏天是农作物疯长的季节,也是收获满满的季节。走进温泉镇骆庄村西侧的温棚果蔬种植基地,第二茬黄豆苗已经高过脚脖,香菜刚刚拱出地皮,第二茬麒麟瓜即将上市,密密麻麻的草菇正成星火燎原之势,半尺长的线椒青翠如玉,村民们有的在田间管理,有的在采摘果蔬,田野间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麒麟瓜采摘
“辣椒前几天刚摘过,再有三四天就该摘了,麒麟瓜估计还得七八天,黄豆地再有十来天该上豆丹了,这里的地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我们也是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忙着。”穿着T恤衫、短裤,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脸上晒得黑黝黝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相欣,一边查看着大棚里的草菇,一边和记者搭着话。
他的身后,27座大棚,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挺拔、气度不凡。
“骆庄村邻近镇区,交通便利,2020年9月,地里的花生收获后,我们村两委会成立了世纪田园种植合作社,发动村干部和村民共同集资将近100万元,市移民局也给我们配套了7座大棚的专项资金,流转40亩耕地建设塑料大棚,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王相欣说。
3年下来,本来就是种地能手的王相欣带领入股的村民摸索出了一套“不间断换茬耕作法”:每年12月,大棚开始培育种植羊肚菌;次年3月羊肚菌采摘后,分别种植黄豆、线辣椒、麒麟瓜、草菇,第二茬麒麟瓜采摘后开始种植香菜、萝卜,然后到12月,所有果蔬收获完后,开始统一翻耕种植羊肚菌。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精准市场考察加上精心田间管理,种植的各类果蔬也给了这些勤快人丰厚的回报。“我们的大棚绝对是高产值,这27个大棚,今年3月份平均每个大棚卖羊肚菌2万多元,麒麟瓜每座大棚可以收入6000元,今年4月初从叶县引进的豆丹,第一茬黄豆棵养殖的豆丹,一个棚卖了3万多元,第二茬黄豆棵养殖的豆丹到8月下旬就也该上市了。加上换茬的草菇、香菜、萝卜等,这样算算,一亩地的产值应该在10万元以上。”王相欣说。
收入不赖,合作社里的干群越干越有劲,2021年春节过后,合作社又投资15万元,在基地南边建起60平方米的冷库,用于采摘的羊肚菌和辣椒保鲜。
“我们这些大棚之所以能挣钱,其实总结下来只有一句话,干农业,挣的都是辛苦钱,路子对,人也得用心。这两三年我们搞特色种植积累了不少经验,除了干活辛苦点外,都觉得比出去打工强。”王相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