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佳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2009年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放纸鸢、赏榴花、佩香囊、悬艾草……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代代传承。您对端午节的由来、植物、诗词等了解有多少?让我们在文字中遇见最美端午,愿美好接“粽”而来。
———编者
端午由来知多少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就地取材 南北粽叶各不同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深受人们喜爱。论口味,有甜咸之分;论形状,有尖角、四角等不同样式;论粽叶,有箬竹叶、棕榈叶、芭蕉叶、柊叶、竹笋衣、苇叶等多种选择。
种类繁多的粽叶是人们就地取材的结果。箬叶是禾本科箬竹属箬竹的叶子,箬竹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是南方常见的地被竹种之一。箬竹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本草纲目》中记载箬竹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等药用价值。此外,箬竹叶片阔长、宽度适宜,因此在南方常被用作粽叶而广为栽培。
北方常用苇叶作粽叶。苇叶是禾本科芦苇属芦苇的叶子,芦苇是多年生高大禾草,水生或湿生,多生长于北方的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洼地等,具有耐盐碱、耐水涝、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南方也有分布,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草本植物之一。芦苇中含有芦苇多糖、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对增强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粽叶一般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闻之清香四溢,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使粽子易于保存。
不同粽叶做成的粽子味道略有差异,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代表了故乡的味道。粽子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在湖南邵阳等地,粽叶还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叶”。
祈福保健 香囊里的传统意蕴
佩香囊也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心灵手巧的妇人喜欢手工缝制香囊,它既是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也把吉祥安康的祈福之意密密匝匝缝入其中。香囊里包的大部分是中草药,如苏藿香、薄荷、川芎等,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化湿消暑、驱蚊辟秽的作用,蕴含着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
苏藿香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全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椭圆状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花冠外被细柔毛。具有健脾益气、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的功效。
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叶对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两面沿叶脉密生微毛,叶缘基部以上具有整齐或不整齐扁尖锯齿。茎方形,密生白色绒毛。花顶生,开紫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穗,唇形。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全株青气芳香,是常用中药之一,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瘙痒。
川芎属伞形科藁本属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中空,上部分枝,茎部的节膨大成盘状,叶柄基部扩大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具有祛风止痛、理气活血、生肌排脓等功效。
孩童佩戴的香囊,一般会加入朱砂、雄黄。外层包裹五彩的丝布,系以五色丝线,精致美观、清香四溢。
2000多年以来,各地端午习俗虽有差异,但都离不开各类植物的科学应用,无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