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晓伟)
“咦,没想到咱们市档案馆存放这么多重要的档案。”“这些档案可珍贵了。”5月16日,阳光明媚。带着满心的好奇和期待,市作家协会的20多名作家走进市档案馆,开展迎接“6·9”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采风活动,去穿越时空探寻岁月的踪迹,挖掘深藏在档案里的汝州记忆。
档案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记忆宝库,是一种文化财富,蕴含着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文化因子。历史的痕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印记,每一个印记,都必将变成一种前史回想。市档案馆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现为国家二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共14.95万卷(册、盒),其中档案11.9万卷,民生档案23种2.5万卷。馆藏档案形成时间上自金天兴元年(1232年),下至2018年,其中国家重点档案2448卷。
馆藏珍品包括:金天兴元年(1232年)“义军副总领印”。清代康熙、道光、同治、光绪四朝诰命、敕命(9件),房地产契约(639件),捐官执照、验照、监照、正实收,丁银征册、丁银流水及碑刻拓片、家谱、门牌等。民国旧政权文书档案,共35个全宗1560卷。民国房地产契约(1300多件)、金兰谱(110多件)、家谱,证书、证件及日记、信件、收据、票证等。革命历史档案,共18个全宗231卷。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西行政公署、许昌专署、临汝县政府等关于豫西及中原地区革命历史的布告、报纸等。1911年至1949年老照片。初版《毛泽东选集》、胡耀邦题词、李苦禅为汝瓷所作的题词等。明清、民国版古籍和民国军事教材、中小学教材等。
多年来,市档案馆始终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励精图治谋求高位发展,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了多个示范品牌,在全省档案系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同时,汝州档案人将档案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打造出一个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档案管理新格局。
参观过程中,档案馆讲解员详细讲解了汝州的历史文化和档案故事。通过现场听讲解,观看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实物,作家们被一幅幅生动的图片、珍贵的影像和实物档案所吸引。他们一边看一边记,近距离感受汝州数千年历史以及汝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发了作家们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更增加了自身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参观完档案馆我才知道,我们汝州有这么灿烂的文化,有这么多我们曾经不了解的历史。”参观过程中,一位作家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后如果还有机会,我还要再来学习参观,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市档案馆馆长连艳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奋发开拓,笃定前行,努力打造档案工作新特色和新亮点,为汝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