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刚鑫雨)5月10日,我市一抗旱应急项目评标工作与相距1500公里的贵州省毕节市同时开始,并圆满完成规定流程。此项目也成为我市首例跨省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上午10时许,主场汝州的2名评委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评标室与副场贵州省毕节市的3名评委通过远程音视频系统,实现即时交互、在线同步评审、同步交流,以及在线打分、电子签章确认等工作,并进行详细记录,做到了评审全程有迹可循、有据可考。下午3时30分,本次评标项目顺利结束。
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空间限制,相对普通评标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专家们无需在主、客场来往劳顿,能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和精力,大大减少综合评标成本。二是能够充分利用更多更广的专家资源,有效解决本级评标专家资源不足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远程异地评标对人为因素干扰能起到天然阻碍作用,使评标过程更加公平、公正,降低廉政风险,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去年5月份我们创新推行省内异地评标工作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尝试,已经完成了86场的省内异地评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减成本、降风险、提效率的同时,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同志介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与省内外多家地市的兄弟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力求在专家资源共享、场地硬件配置、地域制约上求突破,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