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遇见鲁迅蚊帐是什么厚重古村伤感·夏天孩子,别哭……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6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10

在绍兴遇见鲁迅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绍兴,先生身着中式长袍,一步一光阴、一步一历史,穿梭在时空交错之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就像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个鲁迅。有的人只看到了烟,但总有一些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一起燃烧。

到绍兴,踏访鲁迅故居,重读先生作品,心田,便燃起了鲁迅的精神之火。

绍兴,一座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白墙黛瓦、水墨纤道是她的景;楹联墨宝、满腹诗文是她的魂。在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筑城立郭,分设里闾”,从此便将绍兴砌进了中国古城之史。悠悠历史之河,她宛如温柔贤淑的女子,翕动着淡淡的墨痕书香,身披白色衣衫,青丝如黛,眉如峰,眼如波,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无数瞩目。

绍兴,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又有水乡、酒乡和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的美称。漫漫岁月的历史文化沉淀,绍兴古迹星罗棋布,山水风光秀丽,“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文坛巨擘、鲁迅故里,说的就是这里。

绍兴,遗留了很多鲁迅当年生活的气息。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叙述着它的童年和少年故事。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文学大师鲁迅笔下的记忆,是乌篷船的咿呀声,来一碟茴香豆,吃口绍兴老黄酒,惬意的时光就这样温暖了起来。

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知识构成、社会阅历、性格品质都不同,对于文艺作品的接受方向和接受程度都不同。每一个人读鲁迅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个人读他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的观点。

绍兴,江南水乡古朴,小桥流水人家,整洁优雅,绿植葳蕤,浓浓的书香气息弥漫每一寸空间,浓浓的臭豆腐香味也弥漫在每一寸空间。

鲁迅,是绍兴主打的一张名片,这里处处有着鲁迅的气息。走在绍兴,那些年遇见过的鲁迅,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只见先生身着中式长袍,一步一光阴、一步一历史,穿梭在时空交错之间。

走进三味书屋,映入眼帘的是平实的地面,还有接待客人休息聊天的四角桌凳,可以看到整体的屋子环境是静雅,质朴的。当想象到鲁迅小时候阅读文章的场地,今天就在眼前,有一种非常“穿越”的感觉。

但是,绍兴是比较“低调”的,很少被人们摆上台面来讨论,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的是绍兴市在浙江省的经济也是“很强悍”的,绍兴城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是很高的。

绍兴桥多,水多,乌篷船也多。来到绍兴遇见鲁迅,乌篷船是一定要坐一坐的。坐在小小的乌篷船上,穿梭于百草园、三味书屋、沈园之间,一路看绍兴人文风情。

有人说,她比杭州宁静,比苏州撩人,从而赞誉它是“诗画江南”般的世界。

鲁迅故里由鲁迅纪念馆演化而来,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祖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是立体解读中国近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场所,是浙江绍兴的“镇城文宝”。

节假日,这里的人,照例是多的,多到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这里的景,照例是美的,美到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他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百草园就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

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

先生在《秋夜》里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句著名的“病句”,一直困扰着很多人。

的确,这话读起来是有些别扭的,又有些像是孩童痴儿的废语,但是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放在当今这是病句,可放在鲁迅的那个时代,这就是钢铁一般的誓言。在时局动荡的民国,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等多方势力的强力统治,先进青年的急流勇退,以及思想界的分化,让鲁迅难免陷入彷徨、苦闷,所以他必须重燃斗志,写下像匕首一样更加犀利的文字去抨击它们。

在绍兴,飘着的咸亨酒家的招牌,立着的孔乙己的铜像,挂着的闰土土特产店的牌匾,行走在沿城河上的乌篷船,鲁迅先生的《风波》《故乡》《孔乙己》等作品便一页页翻开,闰土、孔乙己、阿Q等鲜活的人物便一个个闪现。

这一切,也点燃了鲁迅一生为“孺子牛”奋斗的思想之火熊熊如炬。

在绍兴遇见鲁迅,在鲁迅的世界里漫步,好似在重读先生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匆匆闪现着,一个个鲁迅故乡的风情画面展露着,使人领略到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鲁迅先生浓浓的故乡真情,沐浴在鲁迅先生的精神之光中。

温一碗醇香的女儿红,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在鲁迅故里遇见“鲁迅”。

如此,绍兴的独特之美,百转千回于梦中,边走边悟,低吟浅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