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沛沛)“根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我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概率较大,6-8月短时强降水出现频率增加,强对流天气较为频繁。经综合分析,今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强度维持常年水平并有增高的趋势,主要发生时间为汛期6-9月。”近日,记者从我市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上获悉,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防灾形势,我市绷紧地灾防治这根弦,充分认识地灾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宁听群众骂,也不愿听群众哭声”的决心,从保障民生福祉、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减少地灾造成的损失,守牢地质灾害防治金标准。
早在今年3月下旬,市地矿局就联合相关乡镇组织省资环一院技术人员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高、中风险区进行排查核查,共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46处(崩塌15处、滑坡21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7处),主要分布在夏店镇、临汝镇、小屯镇、陵头镇、焦村镇、米庙镇、大峪镇、寄料镇、王寨乡、蟒川镇、杨楼镇、骑岭乡、庙下镇等13个乡镇。
虽然隐患点较往年在逐渐减少,但防灾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市要求各乡镇(街道)和成员单位充分借鉴其他地方灾害处置的经验,做到早部署、早宣传、早预防。
抓好隐患监测,确保有备无患。抓紧健全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挑选能胜任野外巡查监测且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监测防范到位,保障全市各项防灾措施与责任落实到位。
抓好值班值守,确保高效处理。汛期要坚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地灾预报信息和险情、灾情信息及时传送。对可能威胁人口密集区域、重要设施等重点、敏感区域的地灾隐患点,要组织力量开展不间断巡查监测并逐点制订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出现险情、灾情时能妥善应对。
抓好宣传教育,确保意识提升。深入村组、社区、企业、工程建设单位和学校等区域,点对点、面对面地开展地灾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应急防灾预案的认知程度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经常性开展地灾应急演练,向村民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抗灾意识。
抓好避险转移,确保应转尽转。在强降雨特殊时段,特别是发布地灾高预警和出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时,风险区内要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落实好“转移谁、谁组织、什么时候转、转到哪去、转移后的安置管理”五个关键环节,坚决防止人员转移后擅自返回,造成人员伤亡。
抓好应急准备,确保安全度汛。立足防大汛、抢大灾,做好应急防治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统筹好抢险救援力量,落实队伍、预案、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提前预置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力量,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方法和程序,一旦出现灾情险情,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快速出动、科学救援,坚决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同时,要加强现场监测,确保救援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