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理发店行走杨西回不去的故乡那一刻,我长大了行走在春天里大海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5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18

回不去的故乡

郭汝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故乡是一根透明的线,总在我记忆深处缠绕,那里有春日里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秋日里田野上忙碌丰收的景象,更有我遗失在岁月长河里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步入三十岁之后,我愈发思念我的故乡。

那个在207国道东南方与焦柳铁路交汇、遍地是煤的地方。

三月春光浓似酒,儿童放学归来后,我们撂下书包一溜烟跑到河坝,寻找河堤上最嫩的一株金柳,折下它低垂的枝条,轻轻放在手心揉搓,一直揉搓到轻松抽出里边散发着青草味的白芯,如此一个简单的俗称为“迷子”(树笛)就做好了。柳林里,风声起,河畔下,少年的笛声升到遥远的天际,送走了恋恋不舍的夕阳,迎接满是星辰的夜空。

故乡的夏天,总是围绕着升腾的欢乐,是孩子们循着河坝捉知了爬树的无忧无虑,亦是像西瓜一样整日泡在凉爽河水里的惬意自在。我最喜欢夏天的午后,翻滚的乌云推着厚重的积雨云,“轰隆隆”炸响天空。顷刻间,豆点大的雨水汇成汪洋,农田里忙碌的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拼命往家跑。我抓起肥料编织袋一角,往里一掖,戴在头上,一款简易雨衣便做好了。迎着风,拽紧“雨衣”的两角,欢乐的雨水肆意灌进塑料凉鞋,无数个披着简易雨衣的小孩,像一只只涨满了风的帆,在雨中欢笑,在雨中尽情摇晃。

天高云淡,中秋节刚过,浓浓的秋意四散开来,染黄了南坡上的菊花,染黄了铁路北地里的玉米和芝麻。小学时,是有为期一周的“玉米假”的。我怕干活,主动承担了做饭、送饭的任务,送完饭后,铁路桥成了我们的乐园。那时的车马慢,火车速度也慢,胆大的我们爬上桥墩旁的平台,等呼呼冒着蒸汽、红色轮子的火车慢悠悠驶过,捡拾从未见过的一次性泡沫盒、叉子。现在每每经过铁路桥,便觉小时候的行为既危险又无聊。故乡的小火车,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闯入我的梦中。去年暑假,我又找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桥墩,高高的铁网、疾速驶过的现代化列车,令我再也没有了攀爬游玩的欲望。

初雪刚过,瓦房房檐便垂下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坐在生着煤火的教室里,我的双手依然皲裂,忍不住哈口热气,我开始期待下课铃的到来。时屯小学后院有一个大大的操场,成了孩子们的天然溜冰场,三五成群,推推搡搡,雪面上飞起了经久不息的笑声。下学铃响起,我们停留在操场久久不愿回家……不知是谁起的头,模仿闰土用一根系了绳子的短棒支起一面大大的圆簸箕,撒上方便面,等候麻雀的自投罗网。现在回家时,我依然渴望走进校园,坐在教室里听黑板上粉笔吱吱呀呀的声音,找寻那年大雪纷飞,操场上播洒下的一串串银铃……

此去经年,人事流转,当我怀着热烈的希冀一次次回到故乡,却遍寻不到儿时的伙伴,失落、怀疑油然而生。北地里油菜花开了,我独自一人骑着电动车,沿着窄窄的乡道一路向东骑到杨寨,渴望能偶遇熟悉的同学,一道分享沿途的美景,却孤独而归,不得不躲在家中,孑然回味散落在儿时的美好。

借用一句歌词来告别往事:“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回不去的故乡,永远回不去的童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