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青年刘波涛焦村镇侯湾泰山庙桥春光入画琥珀馍里的红尘往事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4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28

焦村镇侯湾泰山庙桥

刘孟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泰山庙桥又称侯湾桥,现又称“小安桥”,位于汝州市区东三十里许,焦村镇侯湾村泰山庙南,黄涧河支流魏河之上。泰山庙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拱全用外弧内凹、剔琢工整、大小不等的长方形青石砌筑而成,所有券脸石上均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是汝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拱桥,也是河南省内艺术价值较高的古代石拱桥之一。泰山庙桥从其结构做法和雕刻图案分析,具有明代桥梁特征,为我们研究古代桥梁筑造及雕刻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2003年11月13日,泰山庙桥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13日,泰山庙桥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平顶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22日,泰山庙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泰山庙桥作为侯湾泰山庙的组成部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焦村镇侯湾泰山庙桥


关于泰山庙桥的创建及建造时间,虽未见文字记述,然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泰山庙,自古便是汝东地区的繁华之地。泰山庙旁的古道更是南北通衢的要道,想必此地很早以前便有桥梁存在,以方便人们的来往通行。在古代,修桥铺路是一种善行,特别是有信仰的人会把建庙、修桥当成功德,所以桥梁的修建是和庙宇分不开的,很可能泰山庙桥与泰山庙是同时修建的。

泰山庙桥所在的魏河,为黄涧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安沟水库以东,朝峰顶以西的群山之中,后窑西沟、后窑东沟、南村后沟、观堂沟、仙堂沟、清凉沟等沟壑,均为魏河的源流。魏河属于季节河,受天气波动较大,在未修建荒草寺水库前,或为涓涓细流,或干脆断流。但每逢雨季,流域内千沟万壑里的洪水,便会尽数汇聚到魏河内,形成汹涌之势,不仅阻断南北通行,也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有史可查的大洪水就有数次,而乾隆三年的大水,更是将坚固的石桥冲坏。

泰山庙桥自创修以来,屡遭水患。清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天降暴雨,魏河水位骤涨,洪水漫桥而过,致使两侧引桥、券脸石、桥头石狮子、桥栏、桥面等悉数被毁,所幸石桥主体尚存。洪水过后,新(新乐里)圣(圣王里)两里居民,深感往来不便,决议重修大桥,除在河道内收集大桥遗失石构件外,还四方募集经费以供修缮之需。适逢新任州守宋名立下乡巡查途经此地,在了解石桥的重修情况后,慷慨解囊,捐金若干,受其影响,好义之人也纷纷捐资相助。约至乾隆八年前后,重修后的大石桥竣工,人们咸庆之余,邀宋公作记一篇,以叙其经始,遂有《重修侯家湾石桥记》一文传世。

据熟知当地历史掌故的许宗合老师讲述,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魏河曾爆发过一次百年未遇的大洪水,当时正值泰山庙古刹大会,石桥两侧的河滩上聚集了大量的商贩,前来赶会进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虽是三月天却闷热无比,在一场暴雨倾盆后,洪峰瞬息而至,未及躲避的商贩们损失惨重,重达上百斤的铁车轮,被冲到料棍张附近,直到秋季才被发现。此次大洪水,并未对石桥造成较大损坏,不过其强大的破坏力,至今提起仍让人心有余悸。

泰山庙桥桥面通长28米,宽6.5米,桥墩呈船形,桥身三孔大小近似,桥拱内券用材较大,砌造规整,由微弧的长条石砌成,桥拱两侧镶有雕刻精美的券脸石,衔接处有铁质铆钉加固,不过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券脸石并非出自同一时期,风格古朴者应为明代遗存,雕刻较浅的或为清代重修大桥时补刻。桥身撞券石和过河蹬券所用的石料大小厚薄不一,比较杂乱,基本未做加工,摆砌也很粗糙,显系后代多次修补留下的。同时桥面部分已被水泥覆盖,两侧原有的石雕护栏均已不存,由青砖所砌矮墙取代。


桥拱上方龙头栩栩如生


泰山庙桥东面为迎水面。在每个桥拱的龙门石之上与桥面之间,镶嵌有口含宝珠的圆雕龙头一个,现北侧桥拱上方的龙头保存完好,龙头怒目圆睁,神态凶猛、威严,嘴、鼻、眼、额、须等层次丰富,栩栩如生。现南侧桥拱上方的龙头已损毁过半,上下颚断落,口部所含龙珠遗失。中间桥孔上方的龙头则完全断落,仅剩下清晰可见的石茬。泰山庙桥东面南北两侧桥拱的券脸石雕刻题材相同,均为二龙戏珠,龙门石上为浮雕吞云状兽首,面对河水的来向,吞吐河水,寓意可伏波安澜。左右两侧则雕刻有游龙、祥云、宝珠等图案,龙身环曲,张弛有度,神动形移间,威风凛然,似欲破壁而出。现中间桥拱龙门石有所损毁,后期用水泥进行了补合,原始图案已经无法准确辨识,左右两侧则雕刻有凤凰、游鱼、缠枝花草、麒麟望月、狮子滚绣球等图案,形象生动,工艺精湛。

泰山庙桥西面为背水面。在每个桥拱龙门石之上与桥面之间置有圆雕龙尾,现中间桥拱上方的龙尾已完全损毁,仅剩南北两侧桥拱上方龙尾留存,整体采用圆雕手法,遒劲有力,与上游龙头呼应,似一条巨龙贯通桥体,镇守魏河之水,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泰山庙桥西面北侧桥拱券脸石雕刻题材以动物、花卉为主,有水牛、海马、凤凰、游鱼和团菊等纹样。南侧桥拱券脸石的雕刻则以花卉、缠枝纹为主,形态饱满、线条流畅,富有极强的韵律感。中间桥拱的龙门石为浮雕吞云状兽首,左右分别为回望的麒麟和展翅欲飞的凤凰,配以荷花、牡丹等纹样,雕刻细致、工整,刀法娴熟,造型灵动。

泰山庙桥自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以来的近三百年间,一直担负着沟通两岸交通的重要使命。特别是1992年,焦村至赵落段县道拓宽硬化后,通行车辆载重量增大,至2005年新桥通车前,满载砂石、原煤、矿石的重型卡车川流不绝,新修的水泥路面数年即坏,而垂垂老矣的石桥却安然无恙,这座古桥的坚固程度可见一斑。饱经风霜水祸的泰山庙桥,如今虽退出使用,不过其保存现状并不容乐观,且多数石构件松动,亟待得到合理的修缮与管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