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财政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要闻简报我市公安民警及时处置一起电诈案件借力“3·15”我市突袭检查奶茶店上直播了图片新闻简 讯市教体局持续开展校园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3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16

汝州:财政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保障衔接资金足额投入,优化资金使用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强化资金监管,加强资产管理和修复,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举措,保障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保障资金增强振兴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如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好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蓝海?

过渡期衔接资金稳中有升。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衔接过渡期的第一年,伴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新乐章的奏响,市财政局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多点发力,精准施策,保障财政政策的总体稳定和财政资金的稳中有升,确保衔接资金足额投入使用。各级财政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194万元,其中中央省市三级补助资金4594万元、本级资金6600万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022年,我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投入衔接资金12060万元,其中中央省市三级补助资金5450万元、本级资金6610万元,投入总数比2021年增加866万元,保证了过渡期衔接资金的稳步增长。将精准防贫保险项目单独列入财政预算,近三年来安排防贫保险费460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加保险”。

提前谋划衔接资金有序转向。市财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脱贫攻坚收官期即开始谋划资金有序转向,优化资金配置。衔接资金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衔接资金投入兼顾非脱贫村,补齐非脱贫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以利于乡村振兴整体推进。2020年,非贫困村投入资金481.99万元、对接7个扶贫项目;2021年,原非贫困村规划实施项目18个,投入衔接资金2033万元;2022年,原非贫困村投入衔接资金3341.06万元,有序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同时,我市聚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支持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产业资金占比逐年提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产业,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从而壮大村集体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狠抓绩效强化资金监管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加大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将钱用在刀刃上,既要治理乡村的“表”,更要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里”。市财政以绩效为导向,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资金监管机制,强力构筑衔接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确保每一笔衔接资金用在“刀刃”上。

强化党建统领,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做好同乡村振兴在领导体制、发展规划、政策举措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加强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健全长效稳定脱贫机制。优化资金配置,严格项目入库。会同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核查,切实保障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源头保障资金与衔接项目精准对接,实现资金的“精准滴灌”。建立衔接资金审核拨付多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缩短衔接资金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定时督促项目施工进度,加快衔接资金支出进度。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对各级各类衔接资金做到应支尽支。抓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落地见效”。健全衔接资金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项目从申报、实施到资产登记,每个环节的公示公告都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各级各类问题整改,高点站位、高效落实,护航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全流程绩效管理。市财政牢固树立全流程绩效管理理念,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闭环。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承担项目绩效主体责任。强化绩效目标管理,衔接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事前应申报、审核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通不过的不安排预算。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作为以后年度申请项目、资金分配的依据。

借力第三方进行绩效“体检”。在省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基础上,汝州财政连续四年聘请第三方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资金绩效进行全面“体检”,找出资金使用监管短板和改进方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分配挂钩。

市财政研究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细则,构建各行业部门明确分工、乡镇直接管理、村级具体管护的资产管理体系。印发扶贫资产管护巡查制度,明确行业部门、乡镇和村级的责任,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绩效。建立经营性资产协议备案审查制度和经营性资产收益预警机制。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台账,按照合同约定的收益到账时间,提前一个月督促资产所有者(承租方)落实收益分配,强化扶贫资产效益的有效发挥。

创新方式筑牢产业根基

我市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立足财政职责职能,强化资金统筹,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送上“及时雨”,注入“强心剂”。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市财政积极探索实施规模化经营、链条化培育、全程化服务的畜牧业发展路径。

实施规模化经营,推动小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近年来,实施牧原产业、亿鑫源奶牛养殖基地、畜牧产业奖补等项目26个,扶持2700余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参与畜牧产业脱贫增收。

实施链条化培育,推动单一生产向全链条发展转变,鼓励饲料生产、养殖龙头企业与脱贫村、脱贫户签订原料收购协议,带动12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实施全程化服务,推动被动审批向主动保障转变,成立畜牧工作专班,提供审批、土地、金融“一站式”服务,为畜牧项目引进、落地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为6家畜牧企业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2350万元,为1725户脱贫户发放小额信贷3029.6万元。

目前,已初步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王晓利 杨书华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