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立春,这些传统风俗你还记得吗?“一年两头春”,来了!立春,春天到了吗?立春养生:养肝护肝舒畅情志春讯立春节气赏诗词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0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02

本周立春,这些传统风俗你还记得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周2月4日,立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4日10点33分21秒立春开启。

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为“立春”,也叫“打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认为立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鸟语花香,耕耘播种。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冰雪融化,草芽萌动,花枝孕蕾,劳动娱乐,立春之后,春天便以它特有的形式铺展开来。

立春习俗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节日。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有关立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核心是立春所代表的春耕工作。进入唐代,立春的活动集中在第五日的春社。春社不仅是朝廷的大典,乡里民间也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祭神活动。晚唐诗人王驾曾专门作诗,描述当时乡里春社饮宴的胜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到了宋代,立春的迎春仪式,已正式成为由官府操办、民间广泛参与的盛大祭祀联欢活动。

南宋所在的都城临安,当地官府在立春这一天将春牛、农具等具有农活象征意义的物件送入皇宫,然后用彩色木杖击打春牛三下,寓意春天到了,赶紧驱赶牛下田耕作,农夫们不要误了春耕。由此,立春打春牛就成为一项盛大的春季庆典,延续千年之久。

立春庆典时至今日,古老的立春庆典的基础———农耕社会的基本条件已不复存在。曾经繁盛千年的立春庆典,如今虽然在一些地区还有保留或恢复,但只能作为历史长河中的遗珠,已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渐行渐远,只有在追溯传统时才能引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立春迎春古人会做些时令食物来迎春。在历史文献中,古人在立春之后制作出来的最早节令食品叫五辛盘,即五种带刺激性气味的蔬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大概就是大蒜、野葱、韭菜、油菜、辣芥之类。后来,五辛盘慢慢演变为由时令蔬菜组合而成的“春盘”———《月令广义》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盘从东晋时期开始流行,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进入隋唐,在盛满各色新鲜蔬菜的盘子中,放入较薄的蒸面饼,被唐朝人称为“春饼”。直至清朝末年,春饼逐渐从春盘的组成部分中脱离出来,和春卷一道成为南北春季的应季食品。至于春盘,终于彻底为春饼和春卷所取代。如今,我们在春饼中还能追寻到流行1500年的春盘的繁盛碎片。

戴春胜“胜”,古时人们的一种头部饰物,有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形式,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其中纸制最为方便。春胜各有地方特色。唐宋时盛行制春幡,谓之“春胜”。春幡为长条形,如凤凰展翅。妇女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样式,戴一枝于首中,意在禳凶邪、求吉利。宋代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大人小孩,也可把春幡戴于手臂上,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立春三候

初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来源:余杭晨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