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成智擒顽匪相濡以沫浆面条市标上的《汝帖》解读说明(三)毛寨村传奇人物毛和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20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2-01

毛寨村传奇人物毛和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陵头镇、夏店镇一带,人们茶余饭后总爱谈论毛寨村传奇人物毛和建的故事。

相传,毛和建幼年丧父,生活拮据,靠母亲纺花、织布换钱供他读书,维持生计。

毛和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深居简出,苦读文章。他不仅精通天文、兵法、数理,还对《周易》心领神会,运用自如。他写的文章构思巧妙,表意恢宏。思路缜密,别具一格。老师从不纠错,先生称之为“神童”。

他在取得县试、州试获得“乡贡”后,恰逢皇帝颁召:“三月廷试。”于是,毛和建打点行装,背上书箱,带一把雨伞,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赶考之路。

一天,毛和建行至一片茂密的树林,看见林间的瑞烟萦绕着树干,穿过树叶间的缝隙,袅袅地升向空中。他又向前走了一段崎岖的山路,猛抬头发现,不远处有两位老妇人坐在路中。近前一看,只见老妇人用小石头支起铁鏊子,用拾来的枯树枝生着火,好像是在烙饼馍。毛和建心中好生奇怪,这荒山野岭,怎会有老妇人在这里烙饼馍?于是,准备停步看个究竟。再近前,看到两位老妇人背靠着背,相向而坐。一位老妇人在这边,用小擀面杖在一块木板上擀饼,擀好后,用盛饼的拍子端起,举过右肩翻到背面老妇人的鏊子上,那边的老妇人待饼烙熟后,用翻饼铲挑起熟饼,翻撂到擀饼人的老妇人身旁。这样一来一往,毛和建看得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擀饼的老妇人旁边齐整整地摞了厚厚一大摞熟饼。毛和建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地问道:“您二老背靠着背,不用看对方,烙饼的手艺竟这么娴熟?”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俺这手艺不算稀奇,比起人家毛和建还差得远着呢!毛和建的文章,千古奇文,一字不差啊!”此刻,毛和建眉头一皱,心想在这山间野林,人烟稀少的地方,老妇人距我家这么远,都知道我毛某人,咱也知足了,回去吧不考了!人生在世留个名就够了,于是,带着熟饼的美味余香转回头,向故乡走回。走了一会儿,转身再看看那烙饼的老太太,她们竟化成一股青烟飞向了森林。他愕然了。不知又走了几个月,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从此,他以耕读为业,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安分守己的平凡生活。他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是位开明人士,识大体,顾大局,且文采、礼数、预测都技高一筹。平日若谁家的牛、驴、羊等丢失了,就去求他预测,均能预测失物的方向。他还曾多次帮百姓们破案,追到失物,捉住盗贼,交于官府惩办。其次,毛寨村外数十里的诸村,不论张、王、李、赵哪家有红、白大事,都要请他做总管,他能把主家的事情,料理得有条不紊,因此深受宾朋的颂扬。毛和建的为人处事及人品,在当地百姓们心目中闻名遐迩,口碑载道。直至晚年,他也没干出惊天大事。去世后,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掩埋到现属陵头镇贾庄村西,水库北岸的土丘上,并立了碑,撰了文。在“大跃进”时期贾庄水库决堤,他的墓碑被人们抬了去堵泄洪决口的闸门。

老百姓传闻,他离世后,方圆数十里村庄的百姓,如若哪家再逢大事,需写礼帖之类,只要在他的墓前,烧香叩首,说明来意,把红纸压在供桌上,待第二天,可取到已写好的礼帖和婚文。

口述:徐宏武

整理:徐瑞雪

供稿:陈凝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