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离焦村镇邢村魏孟强的养殖场大老远,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鹅叫声,在荒寂的田野里显得格外响亮、格外热闹。
1月12日,多云天气下的汝州野外灰蒙蒙的,外出劳作的人并不多,但在养殖场,看到满圈的大鹅,魏孟强却显得格外开心。
“咱这鹅可稀罕了,供不应求,根本不愁销路。”魏孟强介绍说,这里的大鹅平时吃的是富含高蛋白的桑叶,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肉质肥嫩鲜美,且他与省内外几家屠宰场签订有供销合同,销路顺畅。
“这不,前几天才拉走一批两千多只。”他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咱们北方人不大吃鹅肉,基本上是销往南方,一只成品鹅价格在200元左右,一批鹅从幼苗到成品,除去饲料和人工开支,肯定是不少赚钱的。”
在占地24亩的养殖场鹅圈里,那一只只雪白的鹅活蹦乱跳,争抢觅食,叫声响亮,很是逗人喜爱。
“之所以在这里建养殖场,是因为这里水、电、路这些基本条件都很好,况且这里桑树多,还不打农药,半人高的桑树,天热可以为鹅遮凉,又能省下一部分饲料,最主要的,是能提高鹅肉的品质。”魏孟强是汝州市汝南街道虎头村人,养鹅多年经验丰富,说起“鹅经”头头是道:“不光我的鹅受欢迎,鹅蛋也很畅销,我打算再养一批蛋鹅,为咱们的‘桑鹅蛋’打开市场。”
“我包教包会,包产包销,还为他们提供技术和饲料。”因为效益不错,附近很多村民都想跟他学养鹅。有销路,有市场,供不应求,还能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魏孟强很是自豪。
邢村位于汝州市东部,距离焦村镇政府4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976.55亩,人均耕地0.94亩。目前村里的主产业是粮食种植和养殖,外出务工是主要收入来源,特色产业是桑蚕养殖。
近年来,焦村镇在本镇打造万亩桑蚕产业扶贫基地,动员干群种桑养蚕发家致富,并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对蚕桑户们进行资金、技术的扶持,其中邢村以桑蚕产业为主要阵地。据市财政局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李志军介绍:桑树叶子可以加工桑叶茶,还可以为土鸡、土鹅提供饲料;果子可以加工成桑葚干、桑果醋、桑葚酒,桑葚饮料;利用桑树可以养蚕,蚕茧可以加工成蚕丝被,邢村围绕桑树做文章,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
返乡创业的丁亚超就是最好的证明。焦红超此前在郑州做生意,收入还不错。为了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他毅然关掉了郑州的生意,于2018年回村开始了养蚕生涯。
“村民们在我这里打工,一年收入一两万不成问题。”如今丁亚超有5个养蚕大棚,一个大棚一批蚕收入3万元,每年按4批计算,收入相当可观。同时,在养蚕旺季,采桑叶、喂蚕宝都需要大量人工。因为技术要求不高,工作量不大,一些老年人和家庭妇女也成了他这里的“打工仔”。不仅解决了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这两天天冷,赤松茸长得有点慢,产量不是太高,前些日子天气暖和的时候,一天就可以摘2000多斤呢。”尽管天寒地冻,但赤松茸种植户焦红超的大棚里却暖意融融。大棚里一排排架子上肥沃的菌基土里,蓄势待发的赤松茸散发着淡淡甜香。
焦红超的种植大棚共有13个,采用三层立体种植模式,每层由黄土、菌料和粉碎的玉米秸秆组成,厚度达四五十厘米。(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