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文学人物———王洙打造非遗的星辰大海张文崇国画作品赏析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1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23

打造非遗的星辰大海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岁月不居,文脉悠悠。非遗不“遗”,匠心如初。

吹糖人、花鸟字、捏灯盏儿、剪纸、糖画、汝州传统拓印、郭家武术、曲剧、汝瓷烧制技艺、彩陶画、传统装裱、闫氏锔瓷、烙画、孟诜鱼头……连日来,在茶马古城老汝州、在老汝州的中大街,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种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纷纷亮相,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演让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民间戏剧,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门门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一项项巧夺天工的民间技艺,一道道垂涎欲滴的民间美食……这些,在当代,都衍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汝州历史悠久,非遗资源丰富,文化厚重多样,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亘古亘今。有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的陶画鹳鱼石斧图,有全国第八、河南第二大剧种的曲剧,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风穴寺,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中大街留存有文庙、钟楼,文峰街、仁义胡同,有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张绍文故居等老院落,最值得称道的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公巷窑址。

非遗之所以成为非遗,是靠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非遗文化的身上深深烙着每一个时代的印记。换句话说,一个非遗项目,可能就是一部地方发展史。

非遗文化,历经淬炼,炉火纯青,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非遗项目“宋氏中医外科疗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州市非遗中心被省文旅厅表扬为传统工艺抢救保护工程表现突出单位;孟诜传说、汝州八大碗、汝州打铁梨花等代表性项目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吉光片羽,雪泥鸿爪。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展演期间,“舌尖上的非遗”“指尖上的非遗”“针尖上的非遗”“剪刀中的非遗”等,全方位展示了我市非遗产品的魅力。实践表明,文明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才能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除旧布新是非遗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秘密武器”。正是代代相传的这种传承和创新的精神,让历史文明融进非遗文化的内核,让非遗文化在中华民族前行的进程中拥有完整的文化记忆。非遗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有机融合,一边彰显着其历史性、文化性、稀缺性和不菲的价值,一边不可避免地张开双臂拥抱现代技术,衍生出“文创”这个新词,从而走出教科书,从历史变成当下;告别手工作坊,大步走向产业化、品牌化的星辰大海。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底蕴所在。汝州茶马古城的全方位展示,正是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保存好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汝州非遗项目的立体式呈现,正是要通过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深切感受“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回顾历史,浩浩汤汤;积厚流光,源远流长。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我们有责任保住文脉、留住乡愁;我们有义务弘扬民族文化、赓续精神血脉,把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传给子孙后代。我们今天的努力,正是为汝州的文化强市注入新鲜血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