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管理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 通讯员 梁亚波)波光粼粼的水面,青青的秧苗微微浮动,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弯腰补栽地头的秧苗。走近温泉镇南王庄村南侧的水田,一股江南鱼米之乡的情韵扑面而来。
“我们村邻近汝河,种植水稻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每年种植水稻都在500亩左右。最近几年由于水位下降,原先的水田都改种小麦和玉米了。今年6月初,在河南天泽康养中心有限公司的帮扶下,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流转村民土地将近50亩,引进富硒香米种植,6月16日利用机器插秧,恢复水田种植。”村党支部书记王无现说。
据了解,该项目是汝州市落实全国“万企兴万村”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一,由河南天泽康养中心有限公司出资流转土地、南王庄村两委会集体管理,收益后按比例分成。
“一般夏至前后是插秧的最好时期,按我们村多年的种植经验计算,一般亩产水稻在1500斤以上。从目前秧苗的适应性来看,如果田间管理到位,应该可以稳产。”该村水稻种植能手、67岁的4组村民王章星,对村里恢复水稻种植非常看好。
“预计到10月初收割,稻米产量应该可以达到7万斤以上,大部分收益将留作南王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在第一年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公司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探索引进水田养殖泥鳅等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南王庄村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河南天泽康养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生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