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写给临汝民主人士王冠珊的一封亲笔信临汝县的剿匪反霸及镇压反革命运动东城美景承载着乡愁的集会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8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12

临汝县的剿匪反霸及镇压反革命运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50年底,中共临汝县委在领导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同时,按照党中央和省、地委的指示,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大张旗鼓地开展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使人民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临汝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统治有着深厚的反革命基础。国民党的各种特务机关,先后在临汝县建立了他们的反动统治机构:中华复兴社、法西斯小组、反共调查组、军统局临汝通讯站、中统临汝行动队、三青团临汝行动队、绥靖参谋第17组、第五专署谍报队驻临汝情报组、警察局特警队、中美合作所第三班(设在风穴寺)等。中美合作所第三班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直接掌握的设在河南的唯一特务训练基地,为国民党培训过不少特务。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仍有一定数量的敌特潜藏在临汝境内。临汝县还是豫西地区有名的“土匪窝”,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在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我党足迹遍全中国,土匪恶霸之猖獗无逾河南者,可以豫西临汝、鲁山、宝丰、伊阳、郏县、禹县等为代表”。国民党反动政府为加强其反动统治,对土匪一贯采取“招安加封”的政策。临汝镇大地霸阎曰仁、观上大地霸王景元、临汝籍国民党河南省自卫军第三路司令谭子步、国民革命军军长姜明玉、师长王太、七县副司令焦仙州等,都是由土匪而后变成军官兼地方达官豪绅的。他们上通国民党军长刘振华、孙殿英,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许昌专员吴协堂,下联国民党县、区长,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抗日战争后,他们乘战乱之机,大量购买枪支,发展亦官亦匪、亦匪亦霸的地主土匪武装,全县建制在大队以上的股匪就有30多股。抗日战争胜利后,临汝县的反动会道门被美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机关和地主恶霸所把持,成为党道合一、政道合一、匪道合一的反革命势力,大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活动。全县较大的反动会道门组织有天仙庙道(老庙和新庙)、一贯道、红枪会,另外还有西华堂、同善堂、皇姑道、龙花会等12种。天仙庙道(新庙)河南总首领朱全福,解放初期先后接受国民党15师师长武庭磷、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的指示,组织反革命武装,同人民解放军顽抗。1948年2月,国民党南阳绥靖公署主任王凌云,派特务分子康锡范与朱全福合谋,建立“天仙庙道贫农救国自治军”反革命武装。先后在临汝建立4个军,任命团以上反动骨干166人,发展匪徒18944人,指挥部设在风穴寺。天仙庙道(老庙)总首领孙殿英,派其部下杜良田于解放初潜回临汝,接受国民党国防部26旅旅长杨明卿的指挥,在大峪乡槐树村组织临汝、禹县、郏县三县庙道反革命武装,定国号为“大汉金华”,在临汝设1个团,任命连以上反动骨干21人,发展匪徒455人,阴谋组织反革命暴乱。天仙庙道(老庙)头目赵光荣、张风芝(原孙殿英部队特务连连长),1948年接受伊川县白草凹总首领袁振汉(原孙殿英部队团长)的指示,建立反革命组织,赵光荣为东南方总指挥,张风芝为团长,发展道徒780余人,煽动在万寿山(庙下乡湾子岭)扎营,与人民解放军对抗。“一贯道”点传师吴廷珍,1948年10月到西安参加豫陕两省反革命会议,在胡宗南策划下,建立“消蒋灭共复兴军”,被委任为团长。吴廷珍回临汝后,任命连长以上反动骨干61人。大土匪王文成,解放初期在郑州接受国民党特务训练以后,潜回临汝、郏县、宝丰三县的北汝河南岸地区,勾结匪队长王秋、红枪会骨干王老太、董金堂,组织红枪会,发展会众3000余人。

从1947年11月临汝解放开始,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对散布在临汝的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给予了致命打击,先后消灭了顽匪孙凹斗,击毙惯匪平文正,处决了日伪团长王景全,活捉匪首黄万镒、刘殿宽、马安良、梁小舟、宋蔚然、王斗等数十人,剿灭了北汝河两岸的会道门组织。1949年又先后平息了一、五区土匪暴动、毛庄土匪暴动等10余起反革命暴乱。全县人民同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隐藏较深的国民党特务、反革命分子还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他们继续进行种种捣乱和破坏活动。他们散布谣言,武装骚扰我新生的人民政权,残杀革命干部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一些地主、恶霸公开进行反攻倒算,苟延残喘的土匪地霸又犯下了新的罪行。

为了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安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抗美援朝运动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的精神,全面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坚持“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原则,对罪大恶极、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实行坚决镇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整个运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抓捕罪犯,时间为1950年12月至1951年5月。由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公安、司法部门及各区、乡干部具体实施,声势浩大,攻势猛烈,处理果断,摧毁了反革命分子的营垒,打开了镇反运动的新局面。1950年12月4日拂晓,全县统一行动,同时出击,对反革命分子进行大搜捕,抓获各种反革命分子444人。首战告捷,全县震动,广大干部、群众欢天喜地,拍手称快,到处是“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为了推动镇反运动的迅猛发展,县委责成公安局、司法科抓紧审结处理已经抓起来的反革命分子,并先后两次在县城处决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24人(每次12人)。到1951年5月底,全县共逮捕反革命分子867人,经过审查处理,枪毙313人,判处有期徒刑169人,交群众管制126人,继续关押审查259人。

第二阶段是处理罪犯,时间从1951年6月至1952年11月。1951年6月30日,县委主持召开临汝县第五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抗美爱国模范代表会议,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地委关于镇反运动的指示精神,解决干部、群众对镇反工作的不同认识问题。在会上,将经过公安、司法部门审查并整理好罪行材料的190个反革命分子交与会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经过代表们的反复讨论,对这一批反革命分子,进行了判决处理。紧接着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将上级已经批准处理的赵相臣、张风阁等12个反革命分子当场处决,同时对两个罪行较轻、认罪态度较好的罪犯当场释放。

第三阶段是追捕逃、藏、漏犯,时间从1952年12月至1953年7月。两年的镇反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分散在全县各地的反革命分子受到致命的打击,但是运动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全县外逃反革命分子690人,前段追捕归案64人,尚有626人未抓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斗争情绪。特别突出的是,由于反动会道门的社会基础浓厚,尽管几个道首已被处决,但从整体上看,反动会道门组织还未从根本上予以摧毁,一些反动道首同漏网潜藏以及逃亡在外的反革命分子相勾结,还在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把第三阶段镇反工作的任务确定为:坚决取缔反动会道门,打击反动军政官吏和各种漏网的反革命分子,在七区和另外17个乡,工作的重点是打击反动军政官吏和漏网的反革命分子。同时,公安、司法部门,要组织追捕人员,继续追捕外逃之敌。

对反动会道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的指示》和“打击少数,争取多数,打击首恶,争取一般”的政策原则,公安、司法机关深入调查摸底,搜集整理材料,集中搜捕。要求反动道首到人民政府坦白登记,道徒公开声明退道。同时编写宣传材料,宣传党对取缔反动会道门的政策,开展群众性揭发控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县共打击各种反动道首224人,教育挽救道徒、会众21192人。

历时近3年的镇反运动,全县共抓捕各种反革命分子1535人,其中处决619人,教育释放121人,判刑689人,交群众管制96人,收缴各种长短枪支3482支、子弹58008发、冲锋枪6支、轻机枪10挺、重机枪2挺、手榴弹2200枚。

镇反运动的伟大胜利,使隐藏在临汝县的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遭到毁灭性打击,曾经猖獗一时的匪患及国民党反动派潜藏在临汝的反革命残余被基本上肃清,不仅清除了社会隐患,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与纯洁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来源:汝州党史微信公众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