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庙下镇走出的军旅收藏家张新宽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袁采的《袁氏世范》拉坯不止是一门技术(一)《赧王墓》赏析弟儿仨分家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1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12-22

从庙下镇走出的军旅收藏家张新宽

申甲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新宽,1950年出生,汝州市庙下镇人。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员,解放军炮兵学院、郑州工学院毕业。1968年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收藏汉画像砖,现藏品已达千余方。倡导和主持成立了东方汉画研究院,致力于对汉画像砖的研究和弘扬,被誉为“中国汉画砖收藏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张新宽在所任职部队的一次地方工程施工中,发现当地百姓把捡到的有许多平面浮雕画像的藏青色或褐黄色大砖,用锤子砸成碎块,当作铺路石用。那时,张新宽并不知道这就是汉画像砖,但是看到砖石上绘制的图案,张新宽感觉到“这是需要保护的文物”。当他建议把这些砖石留下时,村民们却要用这些砖石铺路,不愿意将它们交付给部队。于是,张新宽亲自拉来铺路的石子和村民交换这些砖石。后来,张新宽又陆续发现,在河南乡下,这种汉砖常常被用来砌猪圈、垒砖墙,不少精美的出土砖石甚至被露天四弃遭受风雨,为此他心疼得不得了。张新宽感觉到,这些带“画”的砖可能大有说道。于是,他带着疑问和样砖走访了郑州文物研究所的专家,这才识得汉画像砖的真面目。

当时,社会上普遍没有认识到汉画像砖作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所具有的重要文物和艺术收藏价值。张新宽觉得,这是祖先留下的东西,毁了怪可惜,就动了收藏念头。他认为,好东西破坏了再难修复,哪怕只是两千年前汉文化的残英落红,也不能让它们在眼皮底下凋零为泥。于是,他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汉画像砖收藏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拥有18块汉画像砖的张新宽因工作关系巧遇一位书画家,有幸看到了一册由100张汉画像砖拓片组成的《河南汉画像砖拓片精选集》。从画家的介绍中,张新宽进一步了解到,在我国历史上,两汉的四百多年,不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创造了辉煌。其中汉画像砖正如鲁迅的评价“深沉雄大”,而且质朴自然,有一种强烈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很值得研究与发扬。由此张新宽进一步提高了对汉画像砖收藏意义的认识,并立志成为汉画像砖中国个人收藏之最,“这不是要争一份虚荣,而是带着一种抢救的性质去收藏!”坚定了收藏方向的张新宽倾其所有,四处托人打听汉画像砖的下落,一有消息恨不得立即赶到现场。数十年的搜寻经历中,不少藏品都是原收藏者出于对张新宽的信任或被其执着所打动,或赠与或以友情价格相让。

画像砖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者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其构图简洁、线条飞扬、气韵生动、写意传神,不仅代表了两汉时期最高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汉画像砖是一部用图像记录的中国汉代史、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研究汉代乃至先秦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专家称之为“敦煌前的敦煌”。

张新宽历时三十余年,收藏近万件汉画像砖等文物,为了展示这些珍贵藏品,他在崂山张村河建起崇汉轩博物馆。2016年9月25日,青岛市北区政府和张新宽联手精心打造,将崇汉轩博物馆搬迁至市北区同安路,并更名为汉画像砖博物馆,开创了政府搭台、藏家管理、市场化运营、社会资本介入的市北文创新模式。汉画像砖博物馆现拥有6大展厅,其中有《华夏瑰宝》《世史砖承》《巧夺天工》《大汉遗珍》四个大型基本陈列厅和《匠石流金》《奇秀隽永》两个特色陈列厅,陈列面积8300多平方米。通过汉画像砖,人们不仅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常常被汉代人那种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所震撼!汉画与唐诗、宋词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最精彩篇章。目前,汉画像砖博物馆已做到了三个全国第一:数量全国第一;精品砖成规模、成系列全国第一;收藏的地域范围之广全国第一。张新宽还始终坚守三个一:一块不卖;一块不送人;一块不交换。成为中国真正的收藏大家。

目前,汉画像砖博物馆有馆藏近万件,成规模、成体系,能全面反映汉画像砖艺术;藏品分别来自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江苏等省,基本涵盖了汉画像砖的主要产地。经专家鉴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国宝级文物,包括呈现汉代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优美画面,中国最早的神话传说中的大神西王母与三足鸟羽人奏乐图,中国最早的军事气象台,最早的棋具“六搏图”,最早记载中国农村生活的农耕图以及反映汉代举行大傩、驱逐瘟疫的方相氏等。而在馆藏汉画像砖中,还发现了四轮车图案,改写了西方人认为中国在唐代之前没有四轮车的历史。因此,汉画像砖通过平面以及立体图像记录、再现历史,堪称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的精彩藏品,已成为考证汉代及先秦文化生活、改写历史的有力依据。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