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的土地改革运动春到牛王寨神奇的扫帚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7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4-20

临汝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陷于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是中国独立统一、繁荣富强的基本障碍。旧中国仅占10%人口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80%的耕地,占人口90%以上的贫苦农民,仅占有20%~30%的土地。贫苦农民辛勤劳作,终年不得温饱。临汝县的情况与全国各地一样。据当时对五、六、七3个区30个乡统计,土改前共有7628户、土地79594亩,其中地主、富农479户,占总户数的8.9%,占有土地60491亩,占总土地数的76%,而且多是平坦、肥沃的良田。占91.1%的贫苦农民仅占有总土地的24%,且是荒远、贫瘠薄地,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贫苦农民迫切要求改变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实行土地改革是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基本要求,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在农村进行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保证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基本条件。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就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中共河南省委、许昌地委关于土地改革的安排意见,1949年10月下旬,县委召开全县扩大干部会议,安排部署土地改革运动。决定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土改试点,而后大面积分批展开的办法,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全面完成土地改革的任务。

在县委布置进行土改的时候,临汝县境内多数地区的土匪还没有彻底肃清,地主恶霸势力还没有真正打倒,部分群众仍有不少思想顾虑,不敢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要求。在少数情况较好的乡村,群众虽然有土改的积极性,但由于受整个形势的影响,担心即使分了土地也不牢靠。基础较差的村,群众对消灭土匪、打倒恶霸的呼声,超过了分土地的要求。因此,在当时情况下,能否彻底打击匪霸势力,稳定形势,安定民心,是能否顺利开展土改的关键。1949年11月4日,县委召开区、乡党委书记会议,决定在全县大部分地区继续进行剿匪反霸的同时,抽调一定力量,在六区的小屯乡,七区的纸坊乡,选择不同情况的3个村,作为土改试点村,以培养锻炼干部,总结经验,为全县普遍开展土改做好准备。

按照县委的要求,全县抽调76名干部,利用10天时间,进行土改试点村骨干学习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中原局1948年6月6日发出的《关于执行(中央1948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指示)的指示》,吸取其他地方在土改中发生“左”倾急性病和“走马点火”的教训,严格执行党的土改政策,保证土改试点顺利进行。然后分别到小屯乡的小屯街、大陈两个村和纸坊乡的纸坊街搞土改试点。

这3个村情况各异:小屯街321户,反霸、“双减”(减租减息)、复查工作搞得都比较好,已入农会的群众占贫雇农人口的41%。已经建立了村党支部,有12名党员,农会组织和干部队伍都比较纯洁。大陈村224户,反霸、“双减”等工作搞得比较粗糙,对地主、恶霸政治上打击不力,干部队伍不纯,农会正副主席吸食毒品。“一、五区”土匪暴乱后,他们给地主分粮食,退财产。但由于这个村的复查工作搞得好,在斗争中培养了积极分子,撤换了不合格干部,进一步打击了地主恶霸势力。纸坊街768户,是经过急性土改的村。刚解放时,解放军野战部队驻在该村,组织群众乱棍打死5个地主恶霸,分掉了他们的土地、财产,一般地主、富农也主动交出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全村共没收、分配地主土地3276亩。但因当时群众发动不充分,对地主恶霸没有进行说理斗争,地主交出的土地多数是薄地、远地。部队转移后,该村地主曾3次回村倒算,打死贫农积极分子5人,被没收的地主浮财大部分被倒回。农民在经济上虽然得到一些利益,但多数胜利果实被一些农会干部贪污侵占。该村在复查时重新组织了队伍,对地主恶霸进行了斗争,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县委书记王武烈、副书记宋寅亲自到土改试验点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工作指导。根据上级的土改政策,3个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办法,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土改试点工作的任务,积累了在不同类型的村开展土改工作的经验。

1949年12月,县委召开全县土改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区党政领导及土改工作团(队)人员共363人。会议明确了土改的目的、意义和政策,土改试验区介绍了土改工作经验,各级领导和参加土改的干部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掌握了土改政策和工作方法。县委明确要求,在土改运动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委所作出的“一个基点,两个阶段,八个步骤,三个关键,七项政策,四项注意”的政策规定。一个基点是:“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即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征收旧式富农出租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雇农,保护中农利益不受侵犯。两个阶段是:先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财产,初步解决贫雇农少地、无地的问题,然后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填平补齐,彻底消灭封建制度。八个步骤是:宣传土改政策,调查情况;组织力量,整编队伍;诉苦划阶级;没收并分配地主土地财产,以村为单位分配,以乡为单位调剂;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复查漏网地主,分配上实行填平补齐;健全村级政权组织,建立县区乡人代会;颁发土地证,确定地权;发动群众转入生产。三个关键是:指八个步骤中的整编队伍、诉苦划阶级、分配果实三个步骤。七项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不准侵犯其利益,包括富裕中农在内,土地财产不足者适量补齐,吸收中农参加农会并占委员名额的1/3;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分给或留给地主、富农同样一份土地财产,不挖底财、不扫地出门;团结与改造知识分子;建立人民法庭,禁止乱打乱杀;保护民族工商业,不准没收分配其财物;保护一切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禁止地、富卖地、送地、瞒地、荒地。四项注意:即要求党员干部不准贪污果实,不准包庇地、富,必须遵守群众纪律,必须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之后,又召开了临汝县各界代表会议和各区农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贯彻土改的政策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县委派出土改工作团(队)在全县先后分两批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公开党的组织,整顿党员干部队伍,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适应土改工作的需要。全县大多数党员,都是在剿匪反霸斗争中培养发展起来的,入党时间短,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党性观念诸方面都不很成熟。少数人入了党、当了干部,就摆起了架子,脱离了群众,有的甚至与地主恶霸同流合污。当时的村级党组织、党员还处于秘密状态,不能适应领导土改斗争的需要。为此,土改伊始,土改工作团(队)就分期公开了各村党组织和党员名单,使群众明白共产党在为他们撑腰,共产党员就在他们身边,增强了土改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接着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整党整干工作。据全县55个乡统计,参加整党整干的675名党员,绝大多数都提高了思想觉悟,克服了不良作风,在土改斗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另有21名犯有错误的党员,分别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

通过整党整干,纯洁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了党性观念和革命斗志,为加强党对土改工作的领导,全面完成土改任务,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创造了良好条件。

坚定不移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整顿农会组织,组成强大的土改大军。土改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开始一部分贫雇农对土改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为什么要土改,怎样进行土改,有各种各样的思想顾虑和糊涂认识。对此,在土改中,党的各级组织时刻注意发动群众,发动贫雇农民,激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觉悟,依靠已经觉悟起来的群众,用扎根串连滚雪球的办法,深入广大贫苦农民中间,发展壮大土改工作队伍,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建立贫农团或农民协会领导下的贫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土改中的各项活动。

农民协会是团结广大贫苦农民的纽带和桥梁。土改前,全县农民协会有三种类型。组织纯洁、领导干部立场坚定的农会占30%;一般的占51%;其余19%的农会被地主恶霸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农会组织严重不纯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决定对全县的农会组织进行整顿。对好的农会,充分信任,因势利导,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对一般的农会,进一步发动群众、培养骨干,充实农会领导班子,提高其战斗力;对问题较多的农会,重新发动群众,清除混入农会组织的地霸分子和其代言人,重新审查农会会员,使其真正成为代表贫雇农利益的农会组织。同时还建立了民兵、青年团、妇委会等组织,调动多方面群众参加土改的积极性,为胜利完成土改任务奠定了组织基础。

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土改政策。在土改工作中,运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召开各种会议,反复向干部和群众讲党的土改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提高干部、群众执行土改政策的自觉性。为了接受急性土改时“走马点火”,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在政治上扩大打击面的教训,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土改政策,重点解决“两头平”的问题。在划分阶级成分、调整和平分土地、颁发土地证等各项工作中,始终把执行党的政策放在首位,随时纠正在执行政策中“左”的和“右”的倾向,保证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土改工作刚开始时,不少地方都有侵犯中农利益的现象。据全县8个区中11个乡117个村统计,共侵犯中农257户。六区东沟村10户中农,斗争了4户。一区沙古堆村,因该村没有地、富,在代表会上乡干部批评村干部界限不清、斗争不力,散会后村干部就对4户中农进行了斗争。针对这些情况,县委及时召开区委书记会议,并深入土改一线,反复宣讲政策,讲明“中农是农民队伍的一部分,中农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靠自己劳动,他们是劳动人民,应该受到保护”,启发大家从思想上真正弄通,在工作中千万不能把中农推出去,造成扩大敌人力量、孤立自己的后果。通过学习,大家思想认识提高了,执行政策坚决了,纠正了土改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地主和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雇农民。土改工作中,县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及《怎样划分农村阶级》等文件精神,严格认真地划分阶级成分,分清敌我,团结90%以上的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瓦解农村封建势力。其方法是: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会,把全乡地主、富农标准搞清楚,然后三榜定案。第一榜划出地主、富农名单,各村召开农会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公布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公布第一榜划出的地主、富农名单。然后,让第一榜公布的地主、富农自报成分,通过审核复查,公布第二榜和第三榜。划分阶级成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一部分中农错划为富农或地主,据四、五、六、七区42个乡的统计,第三榜公布的地主、富农名单中,中农被错划为富农的有130户,错划为地主的4户,还有4户应划为富农的而没有划。对存在类似的问题,各级党的组织和农会组织,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错划的坚决纠正过来,漏掉的重新补上。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农村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县共划出地主3335户,富农2129户,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地、富势力。

土地改革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是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和富农的一部分土地、财产,并把这些土地、财产,按政策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全县共没收和征收地主富农的土地103696亩,房屋37335间,牲口3046头,粮食189383斤。为搞好土改果实的分配工作,各村首先由农会会员推选出大公无私的会员和干部,组成土改果实分配委员会,组织群众学习土改果实分配原则,反复讨论,按照“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原则,贫雇农优先分配。为了让地主、富农有饭吃,也按人口给地主分1份土地,给富农留l份土地。对没收和征收地主、富农的房屋、牲口、农具、家具、衣物、粮食等,由分配委员会按政策分给贫雇农民。

解决土改遗留问题,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1950年11月,县委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工作进行复查,认真解决土改中的遗留问题,然后进行丈量土地,评定产量,确定地权,向广大群众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

土地改革任务的胜利完成,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广大劳苦大众彻底翻了身,当了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在自己的宅基地上修房盖屋,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在耕地边上栽种树木,购置牲口、农具,修厕所、建粪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高潮。1950年全县播种夏粮70万亩,总产量达到6228万斤,平均亩产达到88.8斤,比1946年增产3.2%。秋季增长幅度更大。

土地改革运动,进一步确定了农村贫雇农的阶级优势,巩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在斗争中锻炼和考验了党员和干部队伍,发现、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共产党、忠诚于党的事业的积极分子,为全面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各项任务,迎接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新高潮的到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供稿:汝州市党史研究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