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郭营战 通讯员丁乐艺)春节过后,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由于春节假期间断生产、从业人员变动等原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增加。2月10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市食品生产单位发出专项提醒,指导食品生产单位认真加强节后食品生产管理,落实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保障节后食品生产安全。
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在复工前要对生产加工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消杀,并做好记录。生产加工场所及周边区域要认真清洁消毒,清理厂区内部及周围的各类垃圾及废弃物,做到干净整洁、无异味。检查“三防”设施能否正常使用,粘鼠板、捕鼠笼、蚊虫诱捕器等要及时清理或更换。检查厂房地面、墙壁、顶棚、门窗及通风、照明、供排水等九大设施,发现破损等问题要及时修补更换。检查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确保满足正常使用。严格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容器、食品接触面等清洗消毒,对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生产车间、配料间、原辅料库、成品库、化验室、留样室等要按照“7S”管理要求,认真做好整理、整顿和清扫、清洁,不留死角。
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要根据上年度生产情况,对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参数、关键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计量器具、空气净化系统、水处理系统、杀菌或灭菌设备、产品配方、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等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核、验证、查新,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重新修订制度和规程,更新标准内容和检验方法,做好自查和整改,切实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生产活动,确保复工复产食品生产安全不留风险隐患。
加强食品原辅料及成品的贮存管理,在复工前,对原辅料库、包材库、添加剂专间(区、柜)及成品库的货品进行一次全面清点,发现超期、失效变质、标识不清、未实施管控的,要及时清理,严防不安全食品生产、销售。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对购进的原辅料要细致查验并做好记录,保存供货商资质、票据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辅料、非食品原料或来源不明的原辅料进行生产。做好冷链食品溯源管理,严格落实冷链食品“三证一码”进货查验,切实做到“七个必须”(“三证一码”必须齐全、必须完成注册、拆解包装必须消毒、必须做到专库专柜存放、生产加工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必须定期检测、必须改进环境卫生),保证食品安全可追溯。
加强人员健康管理控制,复工前对返岗员工及新入职员工的健康证明进行全面查验,未取得健康证明或健康证明过期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做好员工晨检工作,检查员工个人卫生及身体状况,确保员工适宜进行生产加工活动;进入生产车间人员要按照正确步骤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并进行洗手、消毒;进入车间后,尽量避免经常出入或串岗(尤其生熟区),防止带入微生物造成交叉污染;员工工作衣帽要定期清洗消毒。企业、小作坊在复工复产前,要扎实开展一次培训。以食品安全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为重点,做好新入职员工和返岗员工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风险防控等知识为重点,做好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食品生产单位要根据我市目前的疫情防控态势及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最新要求,制订具体的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特别是使用进口食品原料的企业要更加严格细致地抓好落实,全面落实人、物和环境的安全防护要求。对新入职和返岗的员工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方案开展防控工作,做好健康检查、体温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置;要掌握每位员工家庭住址、节日期间的出行情况,重点关注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岗和新入职员工的健康情况,确保不使用行程不明的员工;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实行“绿码”上岗制,所有进厂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扫码、测温,并如实登记,不符合条件者不得入内;加强生产管控,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生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