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春的一天上午,阳光出奇的灿烂,一股春的气息在临汝县城的大街小巷弥漫,让市民的心情无比舒畅。此时,一个消息在市民中传开:共产党的临汝县政府县长王武烈今天进城了。这个消息,比那股春意更加让市民们兴奋。
近半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次解放县城,但都没有在城内久停,这给当地残留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匪恶霸可乘之机,他们纠集起来,趁机开进城内进行反攻倒算。国民党临汝县县长张伯祥进城之后,对清算过他家、分过他家财产的贫苦市民,打的打,抓的抓,杀的杀,实行残酷镇压。土匪司令姚保安、黄万镒等人,进城之后,祸害市民的手段更卑劣凶残。大街上土匪们的侦探们更是趾高气扬,横冲直撞。这些人头戴马虎帽,身穿大襟袄,腰中别着盒子枪,到处乱窜,有时还随意开枪伤人。一次,一位市民提篮到集上买菜,不知怎么回事,遇到了三个掂枪的土匪,大白天把那个买菜的人打死在街中央。开枪的土匪打死人后,若无其事地走了。那时城内秩序混乱,市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整天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
因此,当听到共产党临汝县县长王武烈进城的消息,大伙儿都聚集在城市中最繁华的城隍庙附近,一边议论纷纷,一边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位传说中的县长。
共产党临汝县县长王武烈的大名早就在临汝百姓中传开,有说他年轻英俊,智勇双全,双手能打盒子炮,空中飞鸟从他头顶上飞过,他连瞧也不瞧,抬手就能打掉;有的说他独身一人闯进临汝好几个大土匪的巢穴,把土匪头子抓获;有说他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智擒顽匪孙凹斗;有的也说他爱护受穷苦百姓,凡见到穷苦之人都要送钱送粮。如此等等,传得神乎其神。
却说众人正在城隍庙议论,忽听一阵锣响,街内一个杂役敲着锣走了过来,那人走近众人,高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解放军的县政府已经搬到城内办公,今天在戏园内召开群众大会,政府王县长要在大会上与大家见面讲话,请父老乡亲们踊跃参加,不可错过。”
众人一听,“轰”一声往距城隍庙不远的戏院涌去。大伙儿刚到戏院门口,就看见有一排解放军战士护守着一个身穿土黄色军装的人朝门口走来,只见这个人身材不高,年约二十四五岁,腰里插着一把手枪,面相英俊,步伐稳健。
围观的市民兴奋不已,直朝前挤,都想靠近王县长。王县长见状,面带微笑,一边朝群众招手,一边往戏院里走。正在这时,听见“哎呀”一声叫喊,大伙儿扭头看时,瞅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被人群推倒在地。这个少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脸上糊满污垢,手中拿着一个缺边没沿的烂碗。倒地的那一瞬间,破碗也甩出很远,手腕上鲜血直流。
众人都认识这个少年,他是城里一个要饭的花子。每日里在大街的大小饭铺里游走,讨点剩饭凉菜,晚上蜷缩在洗耳河的桥下睡觉。他叫什么,他是哪儿的人,为什么出来讨饭,没有人关心过问。
讨饭少年今天莫非也来开会?还是借此来讨点东西?对他的倒地受伤,大伙儿虽然看到,但没人理会他。
就在这时,正朝戏院门口走着的王县长忽然停住了脚步,他朝倒地的少年看了一眼,转身走了过去,在讨饭少年身边蹲下来,伸手把他扶了起来。
讨饭少年神色惊恐,低头不敢瞅人。
王县长伸手从裤兜里掏出一块旧手帕,小心地将讨饭少年受伤的手腕包扎起来。然后和蔼地问道:“小兄弟,你是哪儿的?来这儿做什么?”
讨饭少年仍然低头不语。
这时,一位市民说道:“这孩子在城里流浪要饭吃,有四五年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哪儿的。”
王县长听罢很快对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你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换一身衣服,让他吃顿饭,等我开完会再回去安排吧。”
那个工作人员迅速把要饭少年带走了。
周围的市民见此情景,忍不住拍起手掌。王县长在众人的掌声中走进会场,登上讲台开始讲话。
他说:“各位父老乡亲,我们到临汝县已经半年多了,时间也不短,但新成立的临汝县人民政府一直没有进城,我这个县长也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现在临汝境内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恶霸已经被我们的部队清剿差不多了,受苦老百姓翻身解放的日子已在眼前。”
接着,他讲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完全彻底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就是要领导受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削的受苦大众,推倒三座大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打倒地主恶霸,铲除地方上的土匪。前段时间不是有反动分子造谣说共产党在这儿待不长,共产党要共产共妻吗?可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临汝的国民党反动军队被消灭了,临汝的大土匪黄万镒被我们处决了,平文正被解放军打死在野地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共产党的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古人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下,我们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推翻黑暗的旧社会,而且要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讲到这儿,台下的市民欢呼鼓掌。
会议结束后。王县长在众人的簇拥中离去。望着他的背影,市民们纷纷议论。有的说,“不愧是县长,讲得真好,句句话都说咱小老百姓的心窝里。”有的说,“这个县长好口才,有能力,以后咱们有这样的县长领导,有福享了。”也有人说,“看王县长那样对待一个小要饭的,他一定是个好人、善人。”
王县长进城后,临汝县城的混乱局面再也没有出现了。
选自汝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编辑出版的《汝州市老区革命故事》一书
作者:常文理
供稿:陈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