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营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营造良好的招商投资环境,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我市的成功做法是,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多证合一”和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制度,激发市场发展活力、行业发展优势,激发全市人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主体迅猛增加。
市工商局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强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政策落地。注册资本由实缴制变为认缴制,取消了注册资本的限制,让创业者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运营,减轻了企业负担。改革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制度,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除国务院明确保留的34项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余的全部改为后置审批事项,极大地降低了注册登记准入门槛。改革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实施“一址多照”,进一步释放场地资源,为创业者节省更多的创业成本。改革企业注销程序,对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施简易注销程序,建立了更简便、更快捷的市场推出机制。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实施了“三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原来“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发改、财政、住建等17个部门的30个涉企事项进一步整合。“三十五证合一”改革的实施,“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资料、一网归集、一档管理”的“五个一”办理模式,改变了以前35项证照多个部门往返办理的情形,创办企业只需到工商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即可正常开展经营,达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个一”举措,助推我市创业创新,深度融入我市改革发展主战场。在我市重大(点)项目上,实行“路条制”,容缺受理,特事特办,加快重大(点)项目落地。
同时,市工商局从优化服务能力着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根据群众需要,行政审批中心办事窗口由原来的两个增设至9个,人才政策向注册登记服务倾斜,加大新进人员培训工作力度,先培训后上岗,在全系统人员压力大的情况下,新增注册登记人员7人。以打造文明工商、法制工商、健康工商、创新工商、廉洁工商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工商队伍依法行政能力、优质服务水平、信息化应用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商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三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改革领域的一张名片,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抓手,在地方经济改革和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已突破4万户,我市经济的内在活力与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