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营战)10月26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面对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我市经济产生的冲击,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完成39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89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70.5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94.78亿元,增长11.0%。
农业生产逐步恢复
在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后,全市积极开展补种和灾后重建,尽量减少损失,农业生产逐步恢复。种植业受灾影响较大。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瓜果、花生、棉花、烟叶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2%、3.5%、6.7%、24.1%、10.1%;秋收油料作物同比下降6.9%。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65.63万头,增长53.3%;牛、羊、家禽出栏分别增长6.9%、9.1%、9.7%。9月末,全市生猪存栏72.46万头,同比增长26.0%。
工业生产增速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与上半年相比回落3.1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分三大门类来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制造业增长1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9%。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与上半年相比回落5.8个百分点。
1-8月,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1%,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9%,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206.7%。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与上半年相比回落1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3.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4.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分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34.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3%,民间投资增长3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0.10万平方米,增长12.8%。
社会消费品市场增长放缓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40亿元,同比增长13.0%,与上半年相比回落6.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5.50亿元,增长19.7%。按经营地来分,城镇131.98亿元,增长12.8%;乡村65.42亿元,增长13.4%。按行业来分,批发业8.75亿元,增长4.0%;零售业168.59亿元,增长13.2%;住宿业0.64亿元,增长6.0%;餐饮业19.42亿元,增长16.6%。
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3.59亿元,增长15.8%,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3.78亿元,同比增长5.4%。全市民生支出完成58.59亿元,同比下降1.8%。分科目看,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20.2%、32.5%、2.1%、-28.3%、-18.1%、-42.3%。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实现418.84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住户存款339.1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6.72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住户贷款106.9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99.81亿元。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社会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灾情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逐步减弱。但是也要看到,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不均衡,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