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先吃个苹果,饭很快就做好了。”10月11日傍晚6时许,天色已黑,紫云路街道铁炉马村二组一座简陋的民房里,刚从工地下班的丰士波在箱子里选了一个红彤彤的苹果,递到母亲梁英手中,然后顾不上稍歇片刻,就赶紧去做晚饭。小米粥、土豆丝、蒸馍,饭菜虽然简单,却很合母亲的口味。陪着母亲吃完饭,丰士波又忙着收拾碗筷……
作为紫云路街道铁炉马村评选的“好儿女”,丰士波悉心照顾父母的事迹,被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传为一段佳话。今年52岁的丰士波是紫云路街道铁炉马村二组村民,父母忠厚善良,勤劳本分,对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些都给丰士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丰士波从小就尊敬长辈,吃苦耐劳。后来和妻子张爱倩结婚后,俩人恩恩爱爱,勤俭持家,共同努力把女儿和儿子抚养长大。2006年,丰士波的父亲得了帕金森病,每天需要输氧,生活也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照顾。看着年迈的父亲卧床不起,饱受病痛折磨,丰士波心里十分难受。他放弃了去外地打工的机会,仅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做点木工活赚钱贴补家用,宁愿少赚点,也要陪在父亲身边。平时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还在父亲的床边搭了一张小床。看到丈夫这样做,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落在了自己身上,张爱倩起初也有情绪。但俩人在一起生活多年,张爱倩深知丈夫是个懂得感恩、有责任心的人,她也明白赡养照顾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慢慢地就开始理解和支持丈夫,她独自一人承担了家里的杂活,还拿出自己打短工赚的钱,便让丈夫给老人买点营养品。就这样,在妻子的支持下,丰士波一心照顾父亲,哪怕是自己膝盖受伤、行动不便的时候,他对父亲的照顾也没有一点松懈。后来,父亲的病情又进一步恶化,完全丧失行动能力,丰士波每天坚持给父亲喂水喂饭,一顿饭要喂半个多小时。因为病痛折磨,父亲情绪烦躁,晚上总是要丰士波扶他坐起来,一会又要躺下去,一个晚上反反复复10多次,丰士波也从不厌烦。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大小便都在屋里解决,但由于丰士波及时清理,经常给父亲擦拭身体,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前来看望的亲戚朋友对此都是赞叹有加。多年来,丰士波悉心照料父亲,直到今年父亲去世时,身上也从未生过褥疮。
前段时间,丰士波的母亲患上了心肌缺血。住院期间,丰士波每天都在病房陪护照顾母亲,没有丝毫不敢懈怠。母亲想要什么,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如今,虽然老人病愈回家,却依然需要照顾。丰士波从工地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床前问候。
“老人多年卧病在床,加上病痛的折磨,经常会无端发脾气,让人很难忍受,但他从不顶撞,总是笑呵呵的。”对于丰士波照顾老人的事情,邻居马国颇为了解。他感慨地说:“照顾卧床老人,艰辛自不必说,丰士波是个好孩子,对父母孝顺得很,照顾得很周到。要是在这方圆左近打听打听,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父母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年龄大了,有病了,正是需要儿女尽孝的时候。”丰士波朴实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父母年轻的时候照顾爷爷奶奶,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现在尽自己的力量伺候老人,儿女也都知道。将来到我老的时候,相信他们也会很孝顺我的。说到底,伺候老人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浩然 通讯员 于俊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