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军政大学在汝州的故事(下)“临汝号”飞机的故事宿王庙的传说合菜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93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9-29

中原军政大学在汝州的故事(下)

李翔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原军大在临汝期间的主要活动

中原军政大学在临汝期间,积极支持和配合临汝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夏征夏屯、剿匪反霸、户口清查等重大行动,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配合临汝等县区政府开展夏屯工作

军大迁往临汝时,正值麦收时节。学校党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原局发出的《保卫麦收,完成麦征及加强财经工作的指示》,奉命承担临汝、郏县、襄城3个县的所有辖区的夏屯工作,即夏季公粮征收。学员们下乡之前,学校举办了为时半月的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在解放区的夏征夏屯政策、工作纪律以及如何划分农村阶级等问题。还听取豫陕鄂边区行署主任王芸生所做的有关筹集公粮的方针、政策、具体征收办法和当地社会情况等专题报告。校党委发出了开展夏收、夏屯立功运动的号召,校首长又发布了《政治命令》,规定夏屯工作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

根据《政治命令》,学校开始在学员中开展“中国人民解放先锋队”的建队工作,吸收一批政治觉悟较高的积极分子入队。学校还创办了八开篇幅的油印小报《夏屯生活》,利用发给学校的电台,每天接收新华社广播,及时将中央的政策精神和胜利消息在小报上登出或发号外。

当时,临汝县民主县政府刚从汝河南搬进县城。汝河以南基层政权建立较早,干部较为稳定,公粮比较好征。汝河以北大部分地区的反动武装势力仍是夜聚明散,贫苦农民站出来当村干部的很少,有些村长既为民主政府工作,又为地主、土匪办事,被称为“两面政权”。根据这种形势,参加临汝县夏屯的学员分配在汝河以北。他们同区干部一起,白天催收公粮,夜间轮流值班,以防土匪偷袭。两个多月的夏屯,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了锻炼,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夏屯任务,也提高了阶级觉悟和政策水平,初步学习了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夏屯结束后,1948年8月18日,军大召开了全校庆祝胜利完成夏屯任务和表彰大会,有250名学员被评为劳模,受到了表彰。不久,又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先锋队成立大会,宣布这一组织正式成立,并表扬了民先队员在学习和夏屯工作中所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大家团结全校同学,发展组织,为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民先的宗旨而努力奋斗。

(二)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户口大清查

临汝县刚解放时,县城有38000余人。潜藏在城区的特务、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目等国民党残余势力,以经商、教员、店员等职业为掩护,秘密联络,串通一气,刺探情报,进行反革命活动。他们冒充公安人员,以查户口、追逃犯为名,抢劫民财,强奸妇女,残害干部及其家属,并在城区周围公开抢劫客商,制造事端,蛊惑人心,破坏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了消灭这股反动势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临汝县委、县政府于同年9月17日召开会议,决定趁八月十五中秋节,各种反革命分子可能在家过节的机会进行户口大清查,捕捉匪特,为民除害。

临汝县委决定成立户口清查委员会,由县长王武烈任主任,县独立团团长、中原军政大学参谋长、县公安局局长任副主任。下设组织股,由军大参谋长负责;军事股,由县独立团参谋长负责;宣教股,由军大政治处宣传科负责,在清查中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审委会,由公安局、军大、独立团的保卫干部6人组成,负责审理案件及拘捕人员的审讯处理等工作。为了确保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工委还决定从县独立团直属营、军大、县政府、公安局等单位抽出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200人,组成清查队伍,进行全面清查。

1948年9月19日(农历8月16日)晨3时,全体清查人员以组为单位,分别集中动员。3时半,按事先的分工到位进行清查。

这次户口大清查,共收留审查对象523人。其中土匪、特务、政治嫌疑及贩毒人员145人;没有户口、年龄不符、身份不明的人员378人。通过审查,拘捕25人,其中特务4人,土匪9人,政治嫌疑10人,贩卖毒品1人,勾结土匪杀人者1人。清查出各种反动物证有:国民党公文3捆、军用图纸63张、国民党、三青团证9件、国民党谍报手册1本,长短枪17支,子弹103发,手榴弹32枚,以及电话机、鸦片等。

这次大规模的户口大清查,逮捕了一批土匪和特务分子,缴获了一部分枪支弹药,打击了敌人,教育了群众,为稳定城区的社会治安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军大文工团在临汝的活动

1948年5月底,军大文工团在临汝文庙成立。文工团团员不足百人,他们是来自伏牛山、大别山等地区的进步知识青年。当时,没有团长,所有组建工作都由第2大队教导员唐新江负责。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虽然反动势力稍有收敛,但隐藏在山区及县境接合部的土匪还经常出没,残害百姓。为了发动群众配合夏收筹粮工作,文工团排演了豫剧《虎孩翻身》、歌剧《白毛女》以及《灯碗里没有油灯不明》《王老汉》等合唱节目,在临汝县城露天剧场和纸坊、庙下等乡镇,为群众进行了多场演出。《虎孩翻身》《白毛女》的悲怆凄凉的故事,让观众捉襟拭泪;合唱“灯碗里没有油灯不明,穷人没有地辈辈穷,有了土地灯花亮,人人脸上放光明”,用朴实贴切的比喻,唱出了贫苦农民的身受和心声,让群众竖起拇指点头称是。

在完成夏屯征粮任务后,1948年8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夏屯胜利表彰大会”,军区副政委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首长亲临大会,会见全体学员,并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大家提出了恳切地要求和真挚地勉励。当晚,还和学员们一道出席庆祝晚会,观看了文工团演出的《白毛女》。

1948年9月2日,中原军大正式成立后,文工团也迎来了两位新领导,团长陈晓,是太行山老前哨剧团的领导人之一,副团长时乐濛是延安鲁艺出身的作曲家。新领导上任后,先后排演了《血泪仇》《兄妹开荒》《诸大嫂拥军》《逛延安》等延安时期经典秧歌剧。这些文艺新兵,不但政治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锤炼出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舞台作风。在排演《虎孩翻身》时,扮演虎孩妻的刘国梅是从太行山出来的老同志,她事事处处都给大家做出表率,为了扮演好角色,她废寝忘食,刻苦钻研,还考虑到怕影响别人的正常作息,常常独自一个人躲在文庙大殿后面练唱,背诵台词,琢磨表演中的每个细节,使她扮演的虎孩妻真实、细腻,生动可信,催人泪下。

1948年9月9日,军大文工团召开大会,陈晓团长和时乐濛副团长,分别代表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和豫西军区选调文工团员,组建新的文工团。经过自愿报名申请和领导批准,刘敏、刘元铎、周靖、夏冰等29人调中野3纵文工团;张桥等人被批准随时乐濛团长调赴豫西军区文工团。29个从军大到3纵的文艺战士,9月12日从临汝出发后,随部队解放了郑州、开封,打淮海,渡长江,进军大西南,于1950年调到海军青岛基地,投入人民海军建设。中原军大为人民解放战争培养了大批的军政干部,军大文工团也为部队输送了大批文艺战士。

刘伯承、陈毅等首长到校视察作报告

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十分关心中原军政大学的建设,刘伯承、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达等首长,亲自到学校视察工作并作报告,使学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948年9月2日,中原军政大学正式开学。在成立大会上,中原军区第一副政委邓子恢,以《改造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题,向学员们作了3天报告。中原军区李达参谋长也到校讲了话。这些报告都给学员们以深刻教育。

中原军区领导十分重视军大的工作。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张衍的陪同下,到军政大学作《关于中原地区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的报告。他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二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能不能打起来。针对“美国要出兵打中国,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打起来”的谣言进行批驳。科学地分析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原因,教育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察世界,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最后,他鼓励学员“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

1948年10月17日,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政大学校长刘伯承,带着军政处长杨国宇和两位训练参谋乘车从军区驻地来到中原军政大学视察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刘司令员对办好军大提出不少指示和中肯的意见。并以《目前形势和军大任务》为题,向学员们作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报告,主要阐明办军大的方针:第一,要建设正规化军队,要从军大培养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要求办学要严格,要把青年学生从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和军事素养各方面培养成真正的革命军人,要像个革命军人的样子。第二,革命的任务是艰巨的,青年参加解放军就要有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思想准备。因此,军政教育要以政治教育为主,提高政治觉悟,首先解决好革命不革命的问题。第三,针对有些青年来校后又想走的思想,刘校长讲了革命是自愿的,参加军大的青年学生,我们采取来者欢迎,走者欢送的政策。真正不愿在学校学习的可提出来。这对当时争取青年知识分子,使他们安定下来好好学习,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天,在训练参谋的协助下,刘司令员亲自点验,从军大1100名学员中挑选精兵强将补充野战军主力。

首长们的报告激动人心,给学员们以方向、以鼓舞、以信心、以力量。学员们政治热情高涨,预感到一次光荣的任务即将到来,做好一切准备,以迎接新的战斗考验。

中原军政大学外迁及裂变

1948年10月21日中原军政大学接到中原军区命令:为了配合中原地区的秋季攻势,中原军大从临汝迁往郑州办学。10月23日,全体师生告别临汝,开始第一次长途行军,沿着嵩山崎岖的山路,经登封、密县,于10月27日到达郑州。进入郑州后,通过武装游行、警卫、巡逻和宣传活动,稳定了郑州的局面,安定了民心。开赴郑州完成任务后,12月2日,中原军大离开郑州南迁许昌。

1949年3月19日,中原军政大学3000多名学员,告别许昌,开始千里行军,于5月4日到达南京后,中原军大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仍由刘伯承兼任校长、政委。

1949年10月,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1950年3月,全部抵达重庆。4月,改称西南军政大学。1951年初,改称第二高级步兵学校。

1952年,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调迁哈尔滨,以该校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史称哈军工,陈赓任院长兼政委。

1960年哈军工开始分建,形成了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的一部分。

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分拆、内迁,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子计算机系和基础课部、院机关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重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业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1974年重庆工业大学解散,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南迁部分返回哈尔滨,原哈军工原子工程系归并长沙工学院;海军工程系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哈尔滨工程大学;航空工程系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该系的风洞实验室留哈,现为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院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