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刚鑫雨)在寄料镇徐庄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区,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爱心小屋尤为显眼,里面整齐摆放着叠好的衣物、文具书籍和一些生活用品,并按照身高、年龄、体重、适宜人群等因素进行了详细分类。每件物品下面,都登记着捐助时间、捐助物品、捐赠人等信息。
“我们把捐助物品进行详细分类,匹配对照全村贫困户档案,坚持做到‘一户一物’,把符合贫困户家庭成员情况的物品送到他们手里,真正做到物有所需。”驻村第一书记王谦益介绍说。11月初成立的爱心小屋,在社会扶贫力量和贫困群众之间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渠道。爱心小屋由村部和驻村工作队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爱心物资登记台账,从捐助到认领条目清晰、公开透明。通过爱心小屋,贫困群众可以领到急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参与社会扶贫的单位和爱心团体也可以通过爱心小屋及时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使扶贫力量的投入更加精准。爱心小屋刚刚建立不久,就收到了两批爱心捐赠,都是过冬的衣物。
“村里的爱心小屋可是帮了我们这些贫困户的大忙,家里急缺的都可以来按需认领。你看我穿这件袄合适不合适?”村民徐红纪展示着领到的新衣服感慨地说。徐红纪因病致贫,不能出远门做重活,村干部给他介绍到本村的农业合作社种香菇,这也是徐庄村的产业帮扶项目。
“很多贫困群众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种地搞农业是很有感情的,特别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法适应高强度劳动的人,我们征求意见之后,会合理安排到产业扶贫企业中工作。”村支书徐留记自有一套帮扶“心得”。村里有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去因条件过于困难必须兜底扶贫的,村部每月月初和月中会组织两次“贫困户学习日”活动,说是学习,其实更多的是宣传扶贫政策,集中了解大家的需求。“不怕家穷,就怕思想穷,让大家走出家门,来村部互相倾听互相扶持,一来放松心情,二来帮扶措施精准可以宣传到每个人,很多人也渐渐明白过来,愿意用合适的办法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徐庄村没有工矿企业,发展农业既是传统又无污染,流转出的土地种红薯、香菇,每年给贫困户发放补贴和分红,还可以去这些种植合作社打工,土地是慷慨的,付出多少劳动就馈赠多少回报。
过去的徐庄,出行难这个实际问题困扰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周边部分村庄相比,发展滞后。14个自然村中间不少路段都是大坑连小坑。在驻村工作队的争取下,对贯穿徐庄村的主要道路进行了重新整修,今年硬化道路2000多米,下雨出门再也不用跳泥坑了。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王谦益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不走过场,求真务实,是徐庄村扶贫中最离不了的准则,帮扶帮到困难群众心坎里才行,驻村工作队一定努力让徐庄村脱贫攻坚工作优质高效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