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土匪暴乱我去红安送电影手擀红薯面女娲泉习近平在正定(连载)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8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7-19

手擀红薯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红薯面条红薯汤,红薯蒸馍送老娘。一天三顿靠红薯,断了红薯饿断肠。”红薯是河南人民群众记忆中的爱与恨,也是汝州人民的生与活。

当初“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南兰考和黄泛区人民靠红薯充饥过日子。一部红薯史就是当时广大农村生活穷困的日常生活史。

闽人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和山东按察使陆耀撰写的《甘薯录》中特别提到:“河南与山东相邻,早在乾隆八年之前河南汝州、鲁山一带即已种植甘薯。”当时的《汝州续志》明确记载红薯“植易收广,堪备荒灾”。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爷爷家,每到秋末时节天气开始转凉,这是吃红薯的季节。爷爷种出来的红薯又粉又甜,满满一车似乎满足了我整整一个冬季的零食。烤的、蒸的、晒的……在南方,我们似乎只是将红薯作为一种休闲时的零嘴。

三十年河东又河西。如今不缺吃、不缺穿的人,由于现实的诱惑过多,念想多过食欲,反而胃口渐降。而红薯就地打个拨浪儿翻了身,卷土重来,成为养生保健的头号食品。

红薯面条讲究个筋道,最重要的来源是这个面粉,这个面粉必须用剥皮红薯粉,还得加上白面,这样擀出来的面才是柔滑爽口的。

记得小时候爷爷为了将又大又实的红薯留得时间久点,会运用奇妙的魔法将它进行华丽变身成为保存长久的剥皮红薯粉。

天刚蒙蒙亮,一辆辆满载红薯的架子车就在长街磨坊门前排起长龙,一个上午长时间等待,满车形状各异的红薯就变成了一桶桶红薯糊。

接下来就是“过粉”。先在大木桶上交叉架上两块结实的圆木棍,木棍下挂上一块足够大的纱布,纱布四角需垂到桶外。往过滤纱布上倒入一水桶红薯糊,加入半桶清水后,前后左右加以摇摆,摇摆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入清水,这样红薯糊中富含的淀粉就通过纱布渗入木桶中,而红薯渣则被留在了纱布中。

那时经常蹲在木桶旁托着腮望着爷爷摇动纱布,“一圈、两圈、三圈……”就像最初摇动着摇篮里的我一样,一边摇一边说“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半桶,爷爷就给你做山粉圆子!”(山粉圆子:红薯粉做的一道地方特色菜)

经过整整一夜的沉淀,清晨撇去缸中的浆水,剩在缸底雪白滑腻的就是红薯淀粉了。用刀将红薯粉挖出放到摊开的白布上,提起白布四个角,成包袱状,挂在铁钩上继续控去多余的水分后将大粉面块敲成小块摊到竹筐上多次晒干。

擀红薯面条也是有讲究的,夏用凉水冬用温水,只有这样,面团才有筋丝,才能擀成面片、切成面条,下到锅里条块分明,就不会成一团糊糊。否则擀出的面条不是太硬就是太软。硬了,吃起来噎人;软了,就成了糊状,没得了食欲。

和面的时候,应该不急不躁,根据面的多少用水,然后拿双筷子在面盆里来回搅拌,直到成为糊状,这样才下手和面,稍稍凉下的面团也不会烫手了。只有这样,揉出的面团才瓷实,擀出的面片才匀称,切出的面条才三棱,吃起来也就爽心、利口、筋道。

红薯面条做法:

食材:红薯面粉、白面粉、时令蔬菜、特制面汤。

做法:将农家剥皮红薯面粉、白面粉分别兑水和面,发酵约30分钟,完成后用白面团包裹红薯面团继续擀面约20分钟,切片拉面,下汤,水沸捞起加入烫熟时令蔬菜。最后根据各自口味加入调料。

特点:筋道香甜、爽味利口。

节选自美食图书《在汝州唤醒美食》

供稿:汝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